闽侯实施宜居环境项目79项 已改造2400多栋房屋

29.09.2014  12:11

  短短两个月内,闽侯拆除“两违”建筑167宗6.4万平方米,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79项,“四线”沿线房屋景观改造2400多栋,城乡环境整治综合工作量全市第一,同时也创造了全市环境整治最快速度。昨日,记者前往实地采访这个“可叹、可敬、可学”的闽侯样本。

  “一把手”责任制 从上到下加压

  日前,闽江学院大四学生陈雯乘车经过福银高速上街至竹岐段时,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新房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很是美丽。今年“五一”时,陈雯路过此地,四面仍是厚厚长长的挡板。短短几个月,怎么会发生如此“巨变”。“能有今天美丽的大学城景观走廊,连我们都觉得很神速。”闽侯上街镇党委书记林炳笑着说,今年6月底,全县启动新一轮城乡环境整治时,他的心中还捏了一把汗。

  林炳的担忧并非没有理由。“‘六高速、五大桥’都在闽侯地盘上,整治量全市最多,任务十分繁重。”闽侯县宜居办负责人郑昌议介绍说,10公里的福银高速上街至竹岐段就有700多座裸房须整治提升,还要拆除违章建筑。

  千头万绪,要从哪里下手?“我们决定从‘拆挡’开始。”林炳说,这次整治,他们拆除了上街沙堤、联心等路段挡板3000多平方米。

  一个多月就完成了“歼灭战”,在郑昌议看来,这是“一把手”起作用。据介绍,闽侯建立了宜居环境建设项目领导挂钩及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制度,要求把宜居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定期专项督查。今年初以来,闽侯县先后对18名不作为或参与“两违”的党员、干部实行问责,作出处理。

  何金燕是竹岐乡苏洋村村干部。几年前,她在自家屋后建起了一间300多平方米的工艺品杂物间。整治行动开始后,她成为村里自拆违法建筑第一人。“作为村干部,自己家的不拆,村民的工作不好做,到时还要被问责。”在她的带动下,苏洋村顺利完成主要干道的拆违任务。

  把“大道理”变成

  百姓明白的“实道理

  在过去两个月内,闽侯可谓“一天一个样”。

  上街镇仑头自然村村民集资5万元,在改造后的村口建起了一座小公园,打造属于自己的升级版“美丽乡村”。车行入村,水泥村道一分为二,中间穿插的3片共计500平方米的空地种上了树,摆上了石桌椅,搭起了健身器材。村道两旁,翻修一新的一栋栋房屋沿坡而上,村貌整洁又雅致。

  在村里25户集资者中,村民郑旗金出资最多,掏了2000多元。他说:“不管村里还是家里,都是我们自己的事。”除了出资建公园外,自家宅子翻新时,郑旗金把原本的木质门窗也顺便换了。

  村民想得通,源于干部工作做得好。“白天盯工程,晚上上门入户。”苏洋村党支部书记金昌玉说,村民富了,对生活环境都有更高的要求。村干部就抓住这一点,开村民大会,开村民协调会,再一一入户,拿着村里环境整治的规划图,告诉村民以后村里要建成什么样。“慢慢地,大家的思想就统一到了一块。很多人都是自发打扫房前屋后。

  “把‘大道理’变成百姓明白的‘实道理’,大家就会踊跃支持。”金昌玉说。

  美丽乡村 百姓受益

  昨天上午,上街镇联心村107号屋内,村民张宝谈正在家中打扫卫生。建房10多年,他第一次感受到这栋房子给他带来的体面与实惠。

  他家本是个两层半的“半成品”,外墙一直没刷,屋顶就敞着当阳台用,有时候自己看着都难受。改造后,这栋小楼刷了白漆,盖上了灰瓦。重点是这些都不用自己掏一分钱。

  在村里,和张宝谈家一样得到立面改造的房屋共有190栋。这仅仅是全村逾千座房屋里的一小部分。获得体面的不仅仅是改造户,整个村庄也因此“容光焕发”起来。

  “闽侯通过实施房屋立面改造提升工程以及沿线‘拆挡亮丽’工程,初步形成连线成片整体效果,使高速公路沿线田园风光与大学新区建筑相互交融,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美丽景观走廊。”市宜居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闽侯样本”被市主要领导评价为“可叹、可敬、可学”。

  (福州日报记者 温海龙 卓文俊 通讯员 洪见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