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一作坊用旧轮胎炼油 “毒废渣”乱倒被查封

22.01.2016  11:06

  一堆堆的黑色废渣、铁丝等,直接倾倒在作坊周围,周边土壤已被染黑

  废旧轮胎土法炼油,被称为“黑色污染源”。位于闽侯廷坪乡后溪村槐坪自然村的偏僻山沟里,这么一个炼油作坊悄悄运转了大半年。昨日,海都记者接到市民林先生的举报后,即与省环保厅、闽侯县环保局取得联系,迅速前往当地,将该作坊查封。

  有专家提醒,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要防止污染“上山下乡”的趋势,基层政府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同时要发动群众举报。

   炼油废渣乱堆,染黑周边土壤

  昨日上午8时许,记者和环保执法人员奔赴现场,历经5个小时才找到作坊。作坊占地上千平方米,周围散乱堆放着数十个废旧轮胎,昨日并没有生产,也没有看到工人。作坊内有6台锅炉,还有多个废油桶等。

  “废轮胎土法炼油,就像将轮胎放到锅里面焖,根据不同的沸点,提炼出机油。”执法人员介绍,轮胎炼完后,最后会变成铁丝,此外会产生黑色废渣。

  记者看到,铁丝已被作坊圈起来,堆放在锅炉附近,有小山高。而一堆堆的黑色废渣,直接倾倒在作坊周围,部分土壤已变成黑色。从山上流下的溪水,流经废渣和废铁丝后,又继续流往下游。而部分废渣遭到雨淋后,还会冒出阵阵白色烟气,并散发出丝丝异味。

  有目击作坊生产过程的村民称:“烧轮胎时,味道非常臭,而且废渣要么乱堆,要么随着山溪就这样流下去了,下面可是还有村庄要喝水的。

   每隔几天,就运一车废胎上山

  记者辗转了解到,作坊主姓林,籍贯就在后溪村,但目前其户口已迁走,当地村干部称“联系不上他”。

  后溪村有村民告诉记者,这个作坊是去年上半年才开始生产的,有四个工人。一般几天就会用小货车从山下拉上来一车的废轮胎,然后进行提炼。

  多名村民称,槐坪是后溪的一个自然村,由于太偏僻,目前只剩一户人家,因此虽然烧轮胎时很臭,但对山下的村民影响不大,碍于情面,村民们也没有强烈反对。

  对于建造这个作坊,作坊主似乎也下了血本。从后溪村村委到槐坪村近10公里,是或泥泞或狭窄的山路,“以前只能走拖拉机,去年被他(指作坊主)修整了一下。雨天后路走不了,他也会修一修。”村民说。不过偏僻也有弊端,有村民说,“由于运费太贵,作坊亏本了。”最近两个月,作坊基本没生产。

  环保执法人员认为,其停产的原因,也有最近油价下跌的因素。“哪天油价上涨了,难保作坊不会复工。

   专家:基层政府要负起属地监管责任

  环保执法人员介绍,废轮胎土法炼油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硫、苯类、二甲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其废渣中也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随意倾倒也会严重污染土壤。

  昨日,环保部门对该作坊实施了查封,并下发《责令停止排污决定书》,“如果复查时发现作坊再次生产,将根据相关法规对作坊主实施行政拘留。”同时闽侯县环保局将向廷坪乡政府发文,要求属地政府对该作坊进行取缔。

  “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要警惕污染‘上山下乡’。”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专家分析称,许多作坊为逃避执法检查,就藏身荒山野岭,像海都报此前曝光的宁德深山无证电镀厂、闽侯深山无证炼油厂等。

  “自己辖区有没有污染企业,基层的乡镇村是比较清楚的。”上述专家认为,针对这种污染源“上山下乡”现象,一方面环保部门要强力执法,另一方面基层政府也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与环保部门保持联动,此外也要发动群众举报。 记者 陈文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