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4所大学校长"约"学生吃早餐喝咖啡 听学生"吐糟"

04.05.2015  11:51

  这是一个大学校长争着和学生共进早餐、喝咖啡、谈人生的时代,至少在厦门,大学校长们开始这样做了。

  这类消息在最近接踵而至:4月22日,集美大学25名学生获邀和校长苏文金喝咖啡;4月8日,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走进学校广播台和学生分享自己人生经历;3月31日,华厦学院院长王小如和七名学生共进午餐。

  过去高高在上的大学校长走到学生中间,是作秀?或是意味着大学校长亲民时代的到来?

   厦大“校长有约” 一约就是五年

  严格意义上说,这不算新闻。五年前,厦大校长朱崇实已经开始和学生吃早餐,名为“倾听·信任——校长有约”。朱崇实和学生的第一次早餐是在2010年4月3日,现在已经“”到第27次了。扣除寒暑假,朱崇实大约两个月和学生吃一次早餐。

  厦门其他高校校长和学生“吃早餐”的高潮在最近到来,华厦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集大的书记校长先后和学生吃完“早餐”,当然,形式有些不同,有的是和学生吃午餐,有的是喝咖啡,黄如欣虽然没有和学生共进早餐,但他到学校广播电台和学生谈人生。

   校长“亲民时代” 即将到来?

  从目前看,校长“早餐会”应该不是校长的“一时兴起”,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校长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学生中。

  朱崇实五年间未曾中断过“早餐约会”。集大明确向本报表示,第一次并非是最后一次。而华厦学院的“午餐会”其实已经是第二次,校方说,以后每个月院长要和学生吃两次午餐。

  高高在上的大学校长突然这么“接地气”,的确让一些学生欣喜。当然,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最近几所学校书记校长“早餐会”的微信点击率,没有想象中的多,这也显示校长们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过,越来越多的厦门的大学校长开始注重听取学生心声,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这都是一种进步。

  【四所高校 各有侧重】

   厦大:吐槽会

厦大版的“吐槽会”,专门听学生提问题。

   集大:恳谈会

集大版的“恳谈会”,畅谈治校方略,交流人生思考。

   理工学院:漫谈会

理工学院版的“漫谈会”,校长分享人生经历。

   华厦学院:意见会

华厦学院版的“意见会”,校长直接要求学生提意见。

   谁和校长“吃早餐”?

    那么,谁能和校长一起“吃早餐”。四所高校的做法也略有不同,譬如说,厦大每期的“校长有约”会事先发布公告,学生们可通过网络报名,如果多于额定的20名,再由电脑随机抽取。

    集美大学采取的是类似的方法,而华厦学院则是系和学生会选拔的优秀学生。

    是真吃还是假吃?

    应该说,预约和校长吃早餐的学生绝不会是为了“”,但无论是哪家学校的校长早餐会,都有货真价实的“”。

    厦大据说是采取自助餐形式,校长和学生端着盘子,先去拿些馒头小菜之类,大家围坐在一个大方桌,快速吃完后再谈正事。

    上个月底,苏文金和25名学生则是相约在学校咖啡厅,一边交流,一边品尝这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生提供的手磨咖啡和自制手工糕点。

    而在华厦学院,王小如是自掏腰包请7名学生吃午餐,每人15元,两荤一素外加一杯饮料。

    吃的时候聊些啥?

    厦大的校长“早餐会”从一开始就不对媒体开放,从吃完早餐的学生们获得的消息是:厦大版的“早餐会”每次都开成“吐槽会”,专门听学生提问题的,据说有时火药味很浓——学生提出问题,朱崇实的解释并不能说服每一位学生。不过,校方说,这也是校长乐见其成的。

    集大的“校长咖啡时间”更像是恳谈会,集大官方的新闻报道说,苏文金当天介绍了“学校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的举措和成绩,畅谈治校方略和体会,并回顾个人插队留学、治学治教等各个阶段对人生的思考和体会”。

    理工学院版的“早餐会”属于漫谈式的,黄如欣在学校电台的访谈中很诚恳地贡献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谈到他的高考志愿是临床医学,但后来却被录取到“医学检验”,一度令他极其郁闷,但是这个阴差阳错却让他得以到美国留学,而如果学的临床医学,是不太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在华厦学院,王小如则是开门见山,直接要求学生提意见。

    这几所学校风格不同,但都有个共同点,大学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要“陪吃”,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被当场分解给部门,以便日后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