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长汀经验”新探索2)社会力量助力“百姓富、生态美”

24.06.2014  16:15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长汀注重引入社会力量, 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于此同时,长汀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眼下正是银杏挂果的时候,长汀县南坑村的银杏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长汀县南坑村种养大户 袁茂盛:比往年更好,管得好的话,最少有10万斤的鲜果。) 袁茂盛说,除了银杏,他还养猪,他这里是"草牧-沼果"循环种养,草喂猪,猪下粪,粪变沼肥,肥果树,一年下来纯收入十多万元。 同期:(长汀县南坑村种养大户 袁茂盛:种银杏果,养猪,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其实也不差。) 南坑村本是远近闻名的"山光水穷"贫困村,有一万两千多亩山地。前些年,不少村民在荒山上种了桃子等果树,刚开始效益不错,但由于村民种植规模小,管理、销售跟不上,慢慢村民种树的积极性也减下来了。 (长汀县南坑村村主任 袁连淦:村民都转去打工,现在山地都流转到大公司去,每亩150元,租50年。) 看到这样的场景,村干部没有放弃,转而从厦门引进了一家银杏公司。公司从村民手里租了2300多亩山地,全部种上银杏,果园里建起了小气候监测站,同时引进太阳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气候变化进行灌溉水量调整。 (长汀县水土保持站高级工程师 谢炎敏:光伏系统还可以节能减排,通过太阳能发电,减少二氧化碳,可以更加促进治理成效。) 2011年,《水土保持法(修订案)*就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社会力量已经成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主力军。 在河田镇引进的漳州民营企业艳阳农业开发公司承包了1万3千多亩的山头,采用马尾松套种油茶的方式,建设水保生态示范林。 同期:(漳州艳阳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 吴伟文:绿色已经覆盖了,根据这个长势情况来看,后年就能够挂果。到时候,在这个水土流失的地方,我们也能够产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