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长汀经验”新探索1)生态修复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24.06.2014  16:15

今天的东南新闻眼,我们来关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新经验。生态是福建最靓的名片,长汀县经过十几年水土治理,把原来的荒山变成绿洲,为全国水土治理树起了一面旗帜,被称为长汀经验。然而,长汀并不愿意躺在"功劳簿" 上等发展,而是借国家支持福建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一契机,开始了生态保护的新探索。

登上长汀县策武镇的这片山头,一眼望去,一片绿色葱茏。然而,这些马尾松看似繁茂,实则不易保持水土。 (长汀县水保局副局长 岳辉:马尾松这种针叶林,林分结构占的比重特别多,大概占了81%,防火功能比较差,第二个是防病虫害能力弱,还有它的蓄水保土的生态功能比较低下。) 十几年前,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长汀县开始封山育林。如今,树长出来了,但有不少地方却陷入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尴尬境地。 (长汀县水保局副局长 岳辉:(套)种这种是我们本地树种枫香,也是我们水土治理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阔叶树种。水土流失区里面,地表覆盖比较低,我们通过播草,提升它蓄水保土的生态功能。)目前,长汀已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万多亩,根据不同的生态资源状况,长汀将县域生态划分为"治理核心区、重点保护区"等区域,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保护开发措施。  走进长汀县三洲镇的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苇枝丛生,沿电瓶车道一路前行,小径两旁绿树成荫,湿地里还不时窜出水鸟。而这里曾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 同期:(长汀县三洲镇党委书记 蔡铭泉:湿地公园包括保育区、恢复区、管理区、还有展示区等五个功能区。)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90.9公顷, 湿地公园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打造景观,分别种植了山樱花、紫薇、银杏、荷花等,让公园内四季都有美景。(长汀县三洲镇党委书记 蔡铭泉:会形成一个小气候,会生物多样化,接下来生态会慢慢恢复。包括动物,鸟、鱼,慢慢恢复起来,形成完整的生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