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扮靓村容立好村风 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长乐营前街道长安村新貌。
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黄燕云 文/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行走在长乐大地,人们发现这样的村庄随处有,部分美丽乡村更胜之。
村貌之变、文化之变、理念之变,这些转变见证了长乐乡村化茧成蝶的过程。
改善基础设施
扮靓乡村面貌
田园风光与洁净的村庄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点。
走进长乐金峰镇华刘村,村庄主干道华六线水泥路宽敞整洁。村民家的墙面上,“中华美德”“村规民约”等让人眼前一亮。村道两侧安装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新型垃圾箱等,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质朴。
“这条主干道的路边原本是水沟和泥地,可以说是脏乱差。由于涉及几个自然村,大家意见不统一,曾经一直没法进行道路硬化。”华刘村党总支书记刘国荣告诉记者,在村干部的努力推动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去年,村里投入180万元,对村庄主干道华六线进行整治提升,完成全村道路全面水泥硬化建设,道路硬化率达100%。
这些变化源于美丽乡村建设。今年,长乐区将投入700多万元,对10个乡镇30个美丽乡村的36条村道进行道路硬化。
今年,长乐区将对列入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范围的35个新建美丽乡村和12个再提升村庄,根据村庄所在的不同区域,因地制宜,采用配建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截污纳管等污水治理方式,提升长乐区乡村污水治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幸福感,长乐区将以生态农业为基,依托现有自然和文化资源,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模式,将乡村生态、乡村劳作、乡村生活、乡村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座田野公园,改善村容村貌。
长乐区还把整治农村裸房、新建改造旱厕、新建改造乡村卫生所、消除黑臭水体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钢筋骨架”工程来抓,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
推动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风尚
良好的村风和现代文明意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塑造这一“无形之美”,不仅需要旧貌换新颜的决心,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耐心。
走进营前街道长安村大齐书院,只见书院清雅古朴,设有琴室、棋室、书房、画室等,古韵古风,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大齐书院依据自身建筑风格和人文特色,藏书主要以线装本、古籍、精装典藏书为主,内容主要以地方民俗、传统文化、文学为主。大齐书院还荣获“2017年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春节期间,梅花镇将军山梅园里,数百株梅花凌寒盛开,朵朵梅花俏立枝头,吐露芬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
今年,长乐区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镇多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
培育乡村文明,引领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长乐区不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力破除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陈规陋习,潜移默化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
各村不断涌现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在他们的引领示范下,村民的观念逐步转变,文明新风吹拂吴航大地。
游走在长乐乡村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里的环境不比城里差,农民有文化、有幸福感、有自豪感。“农村让城市更向往”渐渐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