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口镇人大多点发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20.06.2015  13:47
迪口镇人大多点发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 福建之窗
来源: np.fjsen.com

  □魏宏 吴楠

  葡萄观光园

  近年来,建瓯市迪口镇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着眼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实现布局美、生态美、生活美、环境美为目标。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同步推进,通过探索规划先行、网格管理、产业带动等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内涵,使该镇逐渐形成了“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圆了老区人民“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村要美起来”的“美丽乡村梦”。经过两年的努力,迪口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过去落后贫穷的老区乡镇,如今已焕然一新。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镇人大的高效推动是分不开的。

  为进一步创建和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市级生态村创建成果,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迪口镇人大按照镇党委“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工作总基调,发挥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各方面联系广的优势,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并先后多次组织市、镇人大代表对全镇十七个村进行实地察看、座谈交流,围绕“美丽乡村”创建“献言献策”。

  集镇脏、乱、差现象是历届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反映最为强烈的议题。镇人大主席团认为要改变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的现象,就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工程,推广农业新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边远村的环境保护,探索多元化整治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落实好这些意见建议,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新一轮“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方向和思路,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镇党委、政府成立由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成员组成的共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共建办,负责指导协调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各村也相应设立共建领导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美丽乡村”共建工作。同时,镇人大还建议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安排,充分尊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一年一年排计划、一村一村抓实施、一项一项抓落实,按照“基础做起,先易后难,滚动推进,升级发展”的原则,突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卫生保洁、立面改造、污水治理、绿化美化等内容,指导全镇“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根据镇人大“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依据乡村各异的生态文化基因,以山水丰满躯体,以人文增添灵韵,避免百村一面”的建议,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可建、店村和龙北溪等3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并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村庄环境整治、卫生保洁,逐渐形成了“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的美丽乡村格局。针对各村不同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原真性保护、开发和利用,尽可能保留乡村独特的韵味。

  在乡村规划上,迪口把全镇作为一个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设计,打破了长期以来镇村分割的规划建设格局。让美丽乡村美在山水田园、美在村落人家,让农村保持山水田园底色。岩下村结合岩下漂流旅游项目和蟹龙岗景区开发的规划,沿河栽种大量小径竹和木槿花;郑魏村以被列为福建省古村落保护单位为契机,开展古村落保护工作,引来了电影《金瓯》等影视剧组来村中取景;西坑村发挥游击战争时期闽浙赣省委的重要活动地资源,侧重挖掘本村的历史文化,全力打造德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建瓯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谏华被迪口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自然人文风光所深深吸引,多次到迪口采风,并将采撷到的美景集结成《蟹龙潮涌》一书,该书已于今年1月在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共建“美丽乡村”行动中,迪口镇人大多次组织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南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店村及省级名胜区蟹龙岗景区周边村中田、岩下等村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较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建设美丽迪口的若干思考》及《关于加大蟹龙岗旅游开发力度的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迪口镇人大主席团看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像城市一样,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的“投入、设施、队伍”三要素,推行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镇中转处理”模式。为此,迪口镇人大建议通过划分区域,定员、定岗、定责,实施网格化管理,改变主体多元管理粗放状况。镇共建办统一指导制定各村环境卫生公约、保洁费收缴机制、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垃圾清运处理机制、农户房前屋后“三包”及垃圾分类收集机制等制度,全力推进村居环卫整治工作。同时,制定集镇砂石料管理制度、停车划线制度和收取建房户卫生保洁押金制度,有效地制止了车辆沿街乱停放、临时摊位占道经营和垃圾乱丢乱倒现象;霞庄村制定评选卫生星级户制度,采取“以奖代补”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镇新建了集镇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完成硬化道路46.02余公里,房屋风貌整治110户(栋);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人畜饮水、村内步道、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工程19个,新建文化广场3座,停车场10000平方米;完成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整治和新聚居点建设投资419万元。

  为打造产业强村、产业富民的产业型新农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迪口镇人大要求各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原则,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引领投入一点、整合项目资金投入一点、金融部门支持一点、农户主动投入一点和招商引资投入一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让分散的项目资金握指成拳,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强化 “四结合”,即把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与现代农业、小城镇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产业强村、产业富民的产业型新农村。大力发展“景谷天”牌高山反季节蔬菜、“良麟”牌紫提葡萄、“坡田”牌高山大米等特色生态农业,培育幸福村庄支柱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努力把迪口打造成建瓯市的“前门院”和省城福州的“后花园”。至目前,全镇共创建南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推进村16个,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4个,改造升级农家乐5户,发展特色养殖户30余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行走在迪口农村,你会发现绿色是这里最好的装饰。茂林修竹,养心养眼;红花绿草,相映成趣。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宜居、美丽迪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