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火热生动的乡村旅游新画卷

13.05.2022  15:37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各地推荐,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 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13条。这些线路以赏花踏青、农事采摘、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亲子休闲等为重点推荐内容,旨在满足人们就近出游的美好生活需求。(5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一股新潮流,尤其是在受到疫情影响后,城市周边短途的乡村游更受追捧。不需要出行太远,就可以观赏景色、领略民俗、体验民宿、享受美食,依托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具有独特出众的优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乡村旅游的鲜明标识,一幅幅火热生动的乡村旅游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优秀乡土文化、农耕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重要特色。游客选择到乡村放松身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被稻浪、麦田、青纱帐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田园景观所吸引。比如在很多地方兴起的“赏花游”“采摘游”等,核心就在于农业景观。传统农作物成为旅游看点,可以带来更多的附加值,不仅能够显著带动农民增收,还能够促进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挖掘出文化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价值。

  带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体验农事、了解农耕文化,“补上缺失的一课”,这是许多参与乡村旅游家长们的初衷。乡村旅游要针对游客需求,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在保持原汁原味乡土气的同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赋予乡村旅游更多功能定位。要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积极传承和发展包括农耕技艺、乡约民俗、餐饮服饰、传统民居等在内的优秀农耕文化,将之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打造沉浸感更强、体验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游客既能“养眼”又能“润心”,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

  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不止于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倡导文明风尚、促进生态涵养、优化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可以同步开展崇礼明信、移风易俗、家风建设等活动,让游客同时感受内涵美、文化美、精神美;也可以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融为一体,促进农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充分释放乡村旅游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深层次作用。

  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乡村实际,不可“贪大求洋”,也不能“千村一面”。只有保住乡土味,才能留住乡村韵,保留住属于每一个乡村的独特气质,方能增强竞争力与吸引力,推动乡村旅游向着高品质迈进。(鼓楼区委文明办 赵云)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