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银行不贷款给福建人 已成当地银行潜规则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当今社会,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和银行打交道,比如买房、买车时,要向银行贷款。当然,成功申请贷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银行通常会对贷款申请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审核,比如年龄、收入水平、信用记录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不符合要求,银行都可能会拒绝发放贷款。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银行需要保证贷出资金的安全。但是,如果银行拒绝贷款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申请者是某个地区的人,这就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了。这样的事情近日就发生在上海的黄先生身上:因为自己的身份证号表明原户籍地属于福建,黄先生的房贷申请被上海一些银行拒绝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先生原籍福建莆田,2005年来到上海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三年后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顺利落户上海。今年5月份,黄先生看中了一套房,并通过房产中介帮忙办理贷款,但在递交完所需材料后,中介人员告诉他,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了。
黄先生:从一开始找的工行。刚开始说可以,就把材料递进去了。我们把所有的工资啊、收入啊、证明等材料都准备齐了。然后,一周时间结果就下来了。说是我的材料被拒了。
对于贷款申请被拒,黄先生感到很意外。他觉得,自己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信用一直良好,申请材料也都是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交的,贷款应该会很快批下来。从信贷员口中他才得知,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份证号上。
黄先生:他就说是因为我的身份证号是350开头的。现在各大银行都不肯贷,包括他们工行。
这位信贷员说,除了350以外,352开头的身份证号办贷款时也存在这种情况。
信贷员:他(银行)现在是350和352(开头的),就是申请信用卡也通不过的。
在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中,身份证号的前六位是地区代码,第一、二位代表省份。35代表持证人来自福建。难道贷款对象也要按照地域进行区分吗?记者致电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工作人员:我们(对)福建籍是不做的。现在就是对福建的、浙江的、温州这边都管得很紧的。贷款有难度的。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这些地区的贷款对象收紧贷款政策,已经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
工作人员:的确不好批呀!现在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你知道吧?以前没有(这样的政策),现在就有了。差不多有两年了。你可以去其他银行问问,每家银行政策不一。
上海杨浦区一家房产中介的顾经理也证实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说法,并解释了背后的原因。
顾经理:福建籍的话有影响的。福建籍一个是宁德。反正两个(地区)比较有影响的,并不是所有那个(有影响)。
记者:这个是为什么呢?
顾经理:因为当时福建有一批贷款,还不了款吧!(现在)或者农行,或者就是外资银行可以贷嘛!
记者随后致电多家银行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发现各银行对向福建籍顾客贷款态度不一,除了工行明确表示不可以贷款外,中行表示有难度,而建行、兴业银行则表示,仍对福建人的个人房贷申请正常放贷。
虽然各家银行态度不一,但确实有一些银行专门针对福建籍顾客区别对待,而这不免有区域性歧视的嫌疑。银行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定呢?黄先生又该如何完成自己的贷款申请呢?
在当地银行工作多年的刘先生透露,上海地区的一些银行之所以有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几年前,很多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人向银行骗取巨额贷款。
刘先生:原来就是那个拿钢材那个存货质押嘛!就重复质押,来骗取各家银行的贷款。然后呢,有一些找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监管。后面他可能就(把质押的钢材)运走了,因为监管不到位什么的。大家(银行)去找那个抵押物,可能找不到了。或者几家银行都去,去找同一个抵押物。(银行)损失就比较大了。比如说有一些银行,几十个亿啊多少个亿都不回来了。那么他在做类似部分区域人群业务的话,他可能会审核更严格一点。
据了解,在几年前,上海钢贸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福建籍企业占据,其中又以宁德市周宁县籍居多。在当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部分钢贸商以货物重复质押或联保互保的形式,从银行拿到大笔信贷资金,部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证券等市场。在行业整体性衰败的大背景下,钢贸引发的融资问题逐渐暴露,信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上海多家银行的钢贸贷款无法收回,个别银行在上海地区的钢贸不良贷高达50%。银行业机构出于风险防控的考虑,采取更为审慎的授信政策,一直持续到现在。
刘先生说,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来控制经营风险,因此各家的政策也会不同。
刘先生:银行其实他也是独立经营的企业嘛!然后那个风险也是自负的。那么他在选择一笔贷款,每个银行都是不一样的,政策也不一样的。风险高发区的可能会严格一点。
事实上,除了上海地区,在福建当地一些银行也曾被曝暂停对宁德籍客户的贷款服务。为此,福建省银监局在去年6月份还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当地银行机构不能简单地以身份证所在地评判客户风险,“一刀切”地设置区域性门槛,在授信管理中,对于具备还款能力、具有还款意愿的客户要继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银行针对福建籍顾客贷款区别对待的政策,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看来,尽管事出有因,但“一刀切”的做法也有失妥当。
刘俊海:不诚信呢,会产生诚信株连的后果。但银行作为债权人,在发放贷款、审查借款人资信条件的时候还是要一碗水端平,不要“看客下菜”,因为这个申请人恰好是来自过去失信的人所来的地区,出现这个偶然的地域重合,就不加区分地混同在一起。
刘俊海表示,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银行自身以外,贷款者和监管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
刘俊海:对于申请借款的企业或者消费者来说呢,也要自证清白,提供资信证明,打消银行不能还款的顾虑。第二呢,建议银行要严格把握申请人自身的资信条件,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极端思维,这样既会影响银行的形象,也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也希望银行业监管部门针对这种新情况,及时通过法律赋予的行政指导权限,行政检查权限,督导银行及时纠正一些不公平、不适当的做法。
(记者刘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