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避开明矾可防铝摄入过量 少吃油条不吃松软馒头
近期,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调整,从今年7月起,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将彻底退出食品业;硫酸铝钾(即明矾)也不许在馒头、发糕等非油炸面制品中使用;膨化食品则要绝对“禁铝”。那么,生活中哪些途径可能导致铝超标?含铝食品添加剂到底对健康有何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摄入过量的铝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哈医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张志宏。
油条 粉丝 铝含量较高
据了解,铝元素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人体内铝的来源主要有水、食物、炊具以及药物等途径。
据张志宏博士介绍,天然水中的铝含量很低,但如果使用含铝的混凝剂或明矾来净化水,则会增加水中的铝含量,人饮用水后,铝通过肠壁进入体内;一般食物中的铝主要来源于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其中,含有明矾的膨松剂(发酵粉)是造成许多膨化食品和发酵面食(馒头等)铝超标的根源。生活中,铝含量较高的食物主要有油条、粉丝、麻花、挂面、馒头、海蜇等。有关部门调查发现,人们喜爱吃的油条每根含铝量可高达10毫克,还有的竟达到每根50毫克。
铝制炊具、容器也是人体摄入铝的重要来源之一,使用铝制炊具在加工食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铝跑到食物中,如果接触酸(醋)、碱、盐等也可使大量的铝进入到食物当中。需要注意的是,用铝制易拉罐盛装啤酒、饮料也会使得溶出的铝进入人体,所以,易拉罐饮料不宜常饮、多饮,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还是不饮为好。此外,一些治疗胃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牙科疾病的药物中也因为含铝可能被人体吸收。
常吃膨化食品可致铝超标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膳食一直存在铝摄入过多的现象,但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和人们的普遍重视。6月16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第一份大规模的膳食铝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32.5%的个人膳食铝摄入量超过每人每周安全摄入量,其中北方60%的居民铝摄入量偏多,70%的14岁以下儿童铝摄入过高,80%以上的4至6岁的儿童铝摄入量超过安全剂量。那么,铝超标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张志宏说,虽然国际研究表明,一般人正常饮食不会引起铝的急性中毒事件,但铝元素摄入过多还是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比如铝过量可诱发神经系统病变,造成记忆力下降、衰退、行动迟钝、丧失生活能力等;抑制骨基质的合成,从而造成骨软化、骨质疏松、骨折等损害;过多的铝沉积在肝、脾、肾等部位,导致食欲不振、厌食、腹胀、消化不良等。
铝超标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国内首份膳食铝评估报告显示,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量的“罪魁祸首”。然而记者从哈市多家医院儿科了解到,目前医院还无法对儿童体内铝含量是否超标进行有效的检测,医生提醒,长期铝摄入过多会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受损,智力发育障碍,影响骨骼的生长。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营养均衡,尽量不吃小食品、少喝易拉罐饮料。
日常饮食防止铝超标
既然铝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害,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摄入过量的铝呢?
张志宏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铝“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为2毫克每公斤体重,也就是说,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120毫克的铝并不会导致铝的蓄积并引起健康损害,因此,虽然国家出台了“禁铝令”,但是人们也不必谈“铝”色变,生活中,少吃一个馒头,铝摄入量就能减少0.19mg每公斤体重,少吃一根油条,铝摄入量就能减少0.39mg每公斤体重。儿童少吃一袋薯条或薯片等膨化食品,铝摄入量就能减少0.07mg每公斤体重。
此外,张志宏还建议,生活中避免铝摄入过量还可做到以下几点:
1、少吃含铝添加剂的食物,避免从食品中摄入过量的铝,不要超量摄食油条、粉丝、膨化食品、铝盐发酵粉制面食以及用铝盐做固定剂的咸菜等。
2、吃面条、面片等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韧性,粉条、凉粉、粉皮、凉皮、米皮之类不要追求口感太有弹性;如果馒头个头特别大,特别白,摸起来很松软,吃上去松软得像面包,那就是添加了膨松剂,不要购买。
3、少喝或不喝铝壶烧的开水以及铝制罐装的饮料;在用铝壶烧开水时,水沸腾即可,不要烧开后煮的时间过长,以免铝的含量增加;慎用含铝的药品,减少从药物中摄人铝。
4、最好不用或少用铝制炊具、餐具、烹调或存放酸、碱、醋、盐类饭菜及酸性饮料等食品;不用钢丝球擦刮铝具表面层,以避免铝暴露;提倡使用陶瓷、玻璃、不锈钢炊、餐具。
5、多吃新鲜蔬菜及富含维生素C、硒元素的抗氧化食品,以对抗体内过多的铝元素,有利于身体排出。□生活报记者 霍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