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钟前村:连片养猪场成养鳗场 山清又水秀(图)

29.09.2014  12:11

  福清钟前村连片养猪场污染一事记者牵挂了3年多,日前再度回访

  养猪改养鳗 山清又水秀

  钟前村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枇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福清市渔溪镇钟前村的重重山坳里曾藏着8家规模养猪场,2011年,本报记者接到村民投诉后初次来到这里,远远就能闻到扑鼻的猪粪味,溪水又黑又臭,污染了下游十多公里水源,村民怨声载道。本报及时进行采访监督报道,引起渔溪镇高度重视,迅速进行整治。自此,养猪场污染一事成了记者心头的牵挂,3年过去了,钟前村这一污染问题解决了吗?养殖户转型了吗?村民们满意了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度回访钟前村,发现村里环境大变样……

   养猪场成养鳗场外出村民又返乡

  日前,记者一行从渔溪镇盘山而上,驱车约20分钟来到钟前村,山路边种着龙眼树、柿子树还有枇杷树,越往山上走,空气越清新,能闻到树木的自然味道。猪粪味没了,记者松了一口气。汽车沿着山路又行驶数分钟,一座座散布在各个山头的民房出现在眼前,屋前放着山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大门敞开,却多数无人在家。

  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许多人正在山里采伐经审批的经济林。记者看见田里有许多大棚,顶上罩着黑色的网。村民说,这些原来都是养猪场,现在改成养鳗场,大大小小有12家,养殖的鳗鱼有的出口日本。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黄秀芳的养鳗场。黄秀芳说,目前场里还有两三吨鳗鱼,每天三四人照看着,养1吨的成本大约8万元,厂家的收购价是每吨8.5万元,每年投入越多,挣得越多。

  “你别看这里的水现在可以养鳗,以前可是又黑又臭,空气里都是猪粪的味道,窗户都不敢打开。”黄秀芳的亲戚黄忠明从新加坡打工回乡不久,他说,前些年,这一带山坳有不少养猪场,猪粪排到溪里,久而久之,溪水变得臭不可闻,如今养猪场被拆除了,水质变好了,在外面打工的人也愿意回乡讨生活了。

  “我们村常住人口很少,许多人在外地甚至国外打工,有的人一年到头也没挣到多少钱,现在村里卫生环境好些了,当然还是回家好。”黄忠明的兄弟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