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对北京市经济贡献超1/4

07.08.2014  14:28

京华时报讯 (记者 马文婷)作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首都金融业交出亮丽答卷。记者日前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获悉,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长超过1/4来自于金融业,为近年来的最高点。

数据显示,全市金融业实现较快增长,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7%,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点。

截至5月末,金融业资产达到946300.9亿元,同比增长14.3%。1-5月,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5066.3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润2704.6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货币金融业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长速度领先。

总的来看,全市金融业是以银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在金融业收入结构中,银行业占半壁江山,为49.8%;证券业占10.6%;保险业占31%;其他金融业占8.6%。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层面金融改革创新推动和实体经济对多样化金融服务强劲需求的引导下,全市金融业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新兴金融业态表现活跃。数据显示,首都目前已聚集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近200家,其中第三方支付企业56家,纳入央行互联网金融委员会统计的P2P融资企业31家。

■分析

全年金融业可保持增长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柯永果分析,实现我市金融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国家“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及金融业改革创新的推动,金融业发展持续活跃。二是利率市场化政策因素,导致利率波动区间拉大,规范影子银行导致融资渠道收窄,导致金融机构净息差收入增长。三是商业银行转型步伐加快导致手续费及佣金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四是人民币汇率结束单边升值走势,本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导致银行总部本级收入中,汇兑收益由负转正。五是证券期货类机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持续向好。六是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快速增长。

柯永果预计,从目前情况看,全年全市金融业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金融业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需要关注。一是信托公司兑付风险逐渐上升。二是房地产企业利用结构化融资带来的风险隐患。三是宏观经济调控中房地产市场调整和金融部门“去杠杆”可能形成共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四是需要关注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活跃带来的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