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 为农服务“特”下功夫
福建冷不冷,南平最先知。“这里不仅是闽江的上游,也常是福建天气的‘上游’。”南平市气象局局长凌士兵介绍。
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南平市气象局局长凌士兵。杨笑雯摄影
地处福建省最北部的南平市,俗称闽北,是绿镜头福建行的第一站,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麓,守着福建的北大门,第一个感受到南下的冷空气,最先获知冬天的脚步。
南平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不仅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还有闽江上游的建溪、富屯溪和沙溪等支流。独特的山形地貌,也使南平拥有丰富的天气气候资源,孕育了葡萄、锥栗、丹桂花、武夷岩茶等多种特色农产品,素有“绿色金库”和“粮仓”之美称。而葡萄种植业就是南平最早形成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葡萄由日本国长崎县引进种植起步,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闽北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效绿色产业之一。” 凌士兵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平既受西风带系统的侵害,也不能免于东风带系统的侵扰,南平天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频发。”就在2010年,闽北葡萄接连遭受“3.5”冰雹、“3.10”晚霜、“5.18”冰雹、“6.20”洪涝等气象灾害危害,葡萄产业受重创,果农损失惨重。
“后来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葡萄栽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季节性和操作性,稍不留神就会误农时、影响产量和品质。” 南平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站长沈长华说,“而我们的葡萄农业气象服务还存在部门联动不够,信息传输不及时,科技含量不高,常规气象预报产品难以满足一线广大农户的需求等问题。”
痛定思痛,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南平市气象部门多次田间走访、专家咨询,不断探索针对性更强、目的更明确、操作更简便实用的气象服务模式。并于2011年4月,与南平市葡萄协会携手签订气象与农业的合作意向书,建立双方数据采集、共享、会商等合作机制,实现双向互动、分工明确、社员广泛参与的“站--会—社”的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
此外,南平市气象局还与市葡萄协会、南平农校、建瓯市农业局联合开展葡萄种植课题研究,为特色农业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在考亭、仁山葡萄种植基地,我们安装小气候监测仪、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雨量、气压、二氧化碳等要素。” 凌士兵说,“这些监测数据和葡萄农用天气预报一起通过网站、服务终端和LED气象信息显示屏及时向农户或社员发布。”
“还好上午看了气象部门发来的天气信息,我们及时取消了今天喷药计划,不然这场雨一下来,喷的药都被雨水淋了,损失不小呀。”仁山葡萄种植户林远兴说。4~5月是葡萄病虫害最易流行或爆发期,也正值葡萄病虫害喷药防治最重要的时段,气象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信息,及时向农户适时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指导信息,仅此农药防雨淋一项一年就为农户增加至少1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以葡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为蓝本,南平市气象局在“特”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服务种类,组建特色农业服务团队,先后拓展了武夷岩茶叶、烟叶、丹桂花花期预报等特色农气服务,“量体裁衣”,为当地“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贡献一份力量。(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武夷山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