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柯希平呼吁重视“消费养老”补充多层次养老金制度
新华网厦门3月7日电(刘默涵)老龄化问题和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养老工作,是历年全国两会聚焦的话题。“十三五”期间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提升养老体系有效供给、弥补养老金供求缺口、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恒兴集团董事长柯希平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兴起的消费养老是中国社会的创新之举,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出现了众多乱象,建议政府将其培育成为一个民间的合格的养老金计划。
养老问题情况严峻 消费养老可成养老金制度重要补充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升至15.5%,65岁以上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但另外一方面,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全国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3000亿元,比2014年的1563亿元显著扩大 ,养老金制度内的赡养率(退休者和缴费者比例)已经低于1∶3,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为40%左右。
“现在养老问题情况严峻,急需建立多层次养老金制度。”在柯希平看来,消费养老是中国社会的创新之举,在面临未富先老挑战的中国,这是意义非凡的社会创举,应当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所谓“消费养老”,即消费者在消费后,将原来由商家以实物或积分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返利,改为兑现养老金。消费养老是继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含个人账户)、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之后的养老金第四来源,且具有拉动消费、和谐商家和客户关系、增加养老金积累、充实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一举四得之功效。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城乡人民币储蓄余额近4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万亿;按照0.5%测算每年预期消费养老基金1300亿元,由于消费额基数较大,会产生庞大的养老资金供给,加之投资收益,消费养老基金将会产生很大的积累额。
消费养老制度亟待规范 不妨引入信托管理机制
“消费养老于2010年前后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认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柯希平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消费养老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陷入传销、违法私募基金等泥潭,背离了“消费养老”的初衷。
柯希平认为,消费养老具有跨区域、跨时间、跨行业的碎片化特征,消费群体分散,发生消费返利企业众多,涉及的利益相关人繁杂,因此存在市场失灵。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准备了一份名为关于“规范和扶持消费养老”的提案,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消费养老是中国社会的创新之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介入管理,建立消费养老金合格计划,设立消费养老基金管理的准入门槛,适时并入第三支柱,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按合格计划管理,将其培育成为一个民间的合格的养老金计划。”在这份提案上他写道。
记者注意到,这份题案的核心聚焦在如何建立消费养老金合格计划上。
柯希平分析说,“消费养老”产生的权益基金无论是购买商业保险产品,还是直接做成公募私募基金,都无法做到“钱权分离、资产独立”,更无法做到管理成本透明、信息披露充分,而这些恰恰是信托管理机制解决的问题。
“如果将消费养老这种非合格计划像管理企业年金一样,建立相互制约的信托管理机制,由专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合格管理,可以有效管控风险,保证实现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柯希平说。
这一方面,柯希平也举了一个调研中发现的实例。
成立于2010年3月的上海德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以消费养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价值转换平台。他们设计了一套“消费养老”运营机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作为受托人,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养老金管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担任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消费养老”运营机制依照企业年金信托管理模式建立了联合消费养老金合格计划,从目前来看运行管理态势良好,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已为消费者积累数百万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