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重点整治“钱太贵” 多管齐下降低成本

04.08.2014  11:17

   中小企业用钱难 优化投向调结构

  货币政策重点整治“钱太贵”(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罗兰

  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老问题有望破冰。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开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药方: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包括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优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

  实体经济融资难且贵

  目前货币投放量远超经济总量,市场上流动性可谓充裕,然而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分享这些资金仍是既难且贵。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感到困难的占41.8%,比较难的占31.03%,非常困难的占27.79%。

  浙江一家曾获得过上百个国际国内专利的企业,最近因资金链断裂随时可能倒闭。据报道,这家企业当初获取的贷款是银行以承兑汇票汇出的,企业只好去黑市再掏11%的成本贴现,从此,让自己从没有一分民间借贷的企业变成了背负高额融资成本的欠债企业。目前,该企业的年利润不足以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和员工的工资,企业老总只好将厂房和个人住房全部抵押。

  据了解,企业融资成本中,除银行贷款利息外,还包括政府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收取的各种费用等。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已达15%到20%,超出不少行业的毛利率。还有大量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小微企业,只能以高达30%左右的平均利率求助于民间借贷。

   并非总量而是结构问题

  市场上并不缺钱,为何难以流入中小企业的腰包?“从总量上看,社会融资规模总体是充足的。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更多是结构上的问题”,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既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有关,也有微观主体自身、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原因。

  央行报告认为,导致全社会债务融资贵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企业债务率较高,债务负担与融资需求相互推动。

  二是“财务软约束”拉高了融资利率。一些部门对资金价格不敏感,部分低效率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源,挤占了其他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而正因为有这些高承受力需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及理财产品、 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有能力向客户支付高息,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提升。

  三是股本融资发展不足,企业对债务融资依赖较高。

  此外还应看到,部分地区金融供给和竞争不足、经济调整期加之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导致风险溢价提高、社会信用基础制度不完善、融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附加费用等也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专家指出,目前信贷市场仍是卖方市场,在此背景下,出现大量影子银行,其高于正规银行的利率也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多管齐下降低用钱成本

  管理层一直致力于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今年6月,央行再次向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措施,以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小微和三农企业。7月23日,国务院出台了10项具体措施来解决融资难和贵的问题。下一步,央行还将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金融市场。

  “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一要保持适当的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的供应;二要进一步强调优化结构,把最有效、最紧缺的资源真正用到最有经济效益,最能支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和企业中;三要进一步下大力气盘活社会资金的存量;四要各家银行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提高对企业支持的力度和便利;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机构来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增进市场公平竞争。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