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风暖文创花开 泉州新门街文化产业带初具雏形

24.09.2015  09:37

  2013年9月,泉州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市区新门街源和1916园区和毗邻新门街的旧面粉厂成为文都活动的主场地。20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县域文化特色民俗活动等,让文都泉州大放异彩。

  如今,漫步新门街,南音艺苑、梨园古典剧院周边的沿街店铺,工艺品店、陶瓷店、书店、非遗产品展示店取代了原有鞋服、家纺、小超市等。走进旧面粉厂,泉州众山小国际青年旅舍屹立其中,“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场地正在施工。

  无论文化市场的自觉消费,还是文都活动的创意推动,新门街一带的文化产业由萌动一路走到初具雏形。在新门街已经招商的185间店面中,文创类店面占138间,近期,还将有20余间文创类店面入驻。在旧面粉厂,3家文化企业已进驻其中。

  这条南唐古街正顺应时代潮流,加入创意、结合科技、融合产业,让文化产业走出小文化的“内部小循环”,走进社会经济发展大文化的“外部大循环”。

  □本报记者 许雅玲

   经5次“变脸”

   南唐古街转型文化街

  新门街始建于南唐时期,南唐“晋江王”留从效在筑罗城时,特别增筑临漳门,百姓称为“新门”,而整条街从“新门”向东延伸至中山路,故此街称为新门街。从上世纪90年代动工改造后,新门街成为一条宽敞的水泥路,道路两旁建有崭新的极富闽南特色的建筑楼群。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新门街从最初的“名优特产品一条街”,到“电动车一条街”、“树脂工艺配件街”、“旧货市场一条街”,再到“名门时尚商业街”,已经历5次“变脸”。

  随着文都活动的开展,新门街逐渐找到了转型方向——凸显闽南特色的“旅游文化休闲街”。泉州新门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剑鹏告诉记者,“东亚文化之都”是泉州文化旅游的一张金招牌,新门街借着文都活动的余热,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已经招商的185间店面中,有文化类店面103间,餐饮类店面47间,伴手礼店面15间,休闲业态店面20间。

  “近期新增十多间伴手礼类店面和十间左右文化类店面,这些店都已经签约,装修完毕后将正式入驻。”王剑鹏说,未来新门街将呈现最纯粹的泉州,成为泉州历史文化、旅游休闲、知名品牌的窗口。

   延续文都热

   入驻商家大打“文化牌”

  今年刚入驻新门街的三道行艺术馆(“三道”即香道、茶道、花道)在5月1日上演了一场南音、木偶、茶道、香道的美妙交汇。在馆内小舞台上,泉州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登场,轻松幽默的表演,引得观众叫好不已。南音传统剧目《望明月》的表演则带领观众走进《西厢记》,感受张君瑞于月夜思念崔莺莺,在书案中企盼的恍惚心情。

  除了闽南传统艺术的展示,还进行了永春香道表演。该馆负责人洪仲森说,今后将利用馆内小舞台不定期举行这类演出,打造泉州版“老舍茶馆”,让文都泉州更有文化氛围。

   旧厂新活力

   国际青旅聚八方人气

  去年6月,“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县域活动周启幕,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内,泉州12个方阵轮流主宾旧面粉厂,在文化“大麦仓”中展示非遗,烹制美食,展销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伴手礼,用一场场可感可触、活色生香的文化活动,让市民触摸城市文脉,感受文化走向。去年11月,集中、韩两国技术,花费6个月完成的亚洲最大3D罐体灯光秀在旧面粉厂绚烂登场,当晚人气爆棚。旧面粉厂的各类文化活动,不仅带旺了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区,也连带着为新门街吸引了不少文化游客。

  据旧面粉厂相关负责人林时斗介绍,泉州旧面粉厂于1958年建厂,上世纪80年代初建了38个罐体。2010年3月,旧面粉厂停产,出租给仓储和加工企业,变成了“城中厂”。随着文都活动的开展,旧面粉厂钢结构文化大厅逐渐成为鲤城区新兴的文化活动空间。

  如今,福建新海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泉州众山小国际青年旅舍入驻其中。泉州众山小青年旅舍自今年2月正式营业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当中,有从成都骑摩托车来泉州旅游的骑行者,有通过表演木偶技艺来赚取路费环游中国的广东职业经理人,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9省(直辖市)14个城市的40多位戏迷组成的观戏团……

  旅舍负责人洪经纬是老泉州人,也是西街肃清门客栈的老板。洪经纬说,他一直想做“在地体验式”旅舍,“这两年,很多外地游客都是冲着‘文都’品牌来泉州,我们便选择在西街、新门街开设旅舍。在旅舍里,我们会提供本地旅游攻略,推介富有闽南特色和文都气息的景点和美食,让游客充分体验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