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动态〗  金牌技工如何炼成

07.09.2015  18:56

  选手篇 

  台上心理素质良好,台下拼命钻研技术 

  世界冠军这样诞生 

  内向,不善言辞,但双手无比灵巧——20岁出头的小伙子杨金龙,日前创造了中国职业技能界的一个历史: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在巴西圣保罗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赛场,他摘下了汽车喷漆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队世界技能大赛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这个荣誉让人欣慰:中国高端制造要崛起,要与德国、日本等强国竞争,最缺的就是高端技工。杨金龙这枚金牌,沉甸甸的。 

  1994年10月,杨金龙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辛街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排行老大。由于家境一般,所以杨金龙打小就想学一门技术早点出去工作。2009年9月,杨金龙成为杭州技师学院学生,他选择了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 

  学习技术并不易。老师们有印象,这个默默无闻的杨金龙,从不多话,但又很倔,有什么技能掌握不了,就下死劲钻研。杨金龙说,他努力听好每一堂课,珍惜每一次实习机会,每天满脑子琢磨的就是怎样让技能精益求精。 

  2011年4月,学校举行了学生技能运动会,闷声不响的杨金龙一举夺魁!2012年,他再获浙江省车身涂装(喷漆)项目一等奖,后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 

  尽管实习期间表现出色,所在企业很想留他,还拿出了高薪“诱惑”,但杨金龙的选择出人意料——回到杭州技师学院当起了老师。“要想提高技能,一定要学习规范技术和依靠先进设备。对汽车维修行业有深入了解后,我深深感觉,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我想追求技能更高峰,也想尽力培养更多学生。”杨金龙说。 

  2014年2月28日,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落户杭州技师学院,杨金龙二话没说报了名。经过筛选,他获得了参加学院集训的资格。最后,他和队友蒋应成以前两名的身份,获得了代表国家参加巴西圣保罗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 

  紧张的培训后,杨金龙终于来到了大赛现场。在这里,20个国家20名选手要进行4天比赛,总时长20个小时,包括翼子板三工序湿碰湿喷涂(2小时30分钟)、调色(2小时30分钟)、点修补(2小时30分钟)、图案设计(5小时)、塑料件修复和车身侧围贴护(2小时30分钟)、车门内外双色喷涂(5小时)等6个项目,比赛强度超出想象:不仅拼技术,更拼体能、心理等综合素质!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技术水平,杨金龙沉住了气:“第一两项比赛,德国、日本的选手得分在我前面。但我没急躁,只是认真做好比赛的每个项目。最后比相加起来的综合分,我赢了。” 

  杨金龙说得淡然,但这枚金牌的分量,有目共睹。刚回国,就不断有企业打来电话,开出高待遇,邀请他去。杨金龙摇摇头:“现在国内优秀的汽车喷漆技术工人很缺乏。我喜欢当老师,能培养出更多的好技工,更有意义。现实中,往往实习生缺少实战经验,老师傅缺乏理论和规范操作技术,填补好这种落差,才能有一流的技工人才。” 

  这正是中国做强制造业的“软肋”所在。因为有自己的经验在,教学生时,杨金龙强调追求踏踏实实、完美主义,有时近乎“苛刻”:“我会告诉学生,每一步都不能说‘差不多’,而要‘很完美’。布置作业,我不在乎时间,而是在乎学生能不能做到最好,哪怕半天的作业变成两天完成也行,必须得有一两个地方做得完美才能交给我。” 

  “我国技工队伍已经进步很大了,比如维修车辆技术,现在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是行业标准流程,这已经在不断完善中。中国人这么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只要不断奋进,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最好的技工团队!”杨金龙说。(顾春) 

  培训篇 

  一个月培训原料费四万多元,测试花销更大 

  一名焊工值上百万 

  银牌、优胜奖、金牌,在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舞台上,中国队从追随者变为领跑者,“我们的某些焊接技能技法甚至成为其他国家模仿的对象。”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秘书长、本次大赛中国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基地负责人刘景凤说。 

  实至名归的金牌背后,靠的是什么呢? 

  “别小看这枚焊接金牌,这背后有上百万元的培训投入。”刘景凤说。 

  培训投入这么大,钱都花到哪儿? 

  刘景凤说,好的焊接工人不单是教出来的,更是练出来的。 

  焊接金牌得主曾正超自去年9月入选国家集训队后,进行了330多天、每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封闭训练。“训练就是真刀真枪地练,需要投入大量的原料、焊接材料、设备等。” 

  “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竞赛分为4个模块: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不锈钢结构。4个模块一套原料下来需要4000多元,我们的选手3天就能焊掉1套原料,一个月光原料费就得花掉4万多元。”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友权介绍说,训练过程就是“烧钱”的过程。 

  “世界技能组织为比赛指定了唯一设备供应商,为了更好适应比赛,我们需要为选手购买指定设备,一套就得花费30多万元。”张友权说。 

  选手焊接出成品后,还要做大量的检验检测,以考察焊接成品的质量。“针对成品模块,不仅要从外观上检测是否焊接到位,还要通过X射线,做探伤检测。而探伤检测,不仅需要购买专门的仪器,还需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些过程都是需要花钱的。”张友权说,不仅如此,有些模块还需要进行折断实验、水压测试等。 

  也正是在这样的培训下,经我国冠军选手焊接的产品外观检测几近完美,让比赛现场的专家赞叹不已。 

  花这么多钱争金牌,有什么用呢? 

  据介绍,虽然种子选手焊接水平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约100万人的焊工群体整体技术水平却不容乐观。与其他国家的焊工一般受过专业培训不同,我国焊工大部分不是正规军,有相当大部分的焊工由农民工转换而来。 

  “要将一位零基础的工人,培训为拥有基础技能的焊工至少需要花费3000元—5000元。”张友权告诉记者,许多企业不愿意花这个钱,相当多的培训机构也不愿将钱花到位,导致我国合格、高技术的焊工人才非常缺乏。 

  “这一现状让焊接专业的毕业生常常被一抢而空,但焊工专业招生却越来越难。”刘景凤说,技术工人地位和待遇不高,又常年在一线从事操作,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干这一行。“花费这么高的成本培训选手参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年轻人知道从事焊接专业既有前途,又有地位,是值得尊敬的职业。”张友权说。 

  有人说,随着制造的机械化、智能化,我国还需要这么多焊工吗?“可以负责任地说,不仅现在,甚至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我们都离不开高水平的焊工。”刘景凤说,大家目之所及,航站楼、高铁车站、过街天桥等等,几乎所有的钢结构建筑都离不开焊接。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化焊接,但施工现场的组装焊接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现场焊接受温度、湿度、地理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必须由人工完成,我国仍需要大量高水平的焊工。 

  “希望通过世界技能大赛,为改变‘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装备、轻人才’等社会观念贡献一点力量,吸引更多人投身这一领域,真正实现技能强国。”刘景凤说。(李心萍) 

  土壤篇 

  企业建立好环境,员工乐于学技能 

  金牌选手为啥扎堆中航 

  作为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项目中唯一一个团队项目,制造团队挑战赛的冠军分量格外重。中航工业员工玉海龙、林春泷及广东机械技师学院钟世雄是制造团队挑战赛三名90后金牌得主,刚刚夺牌回国的他们显得异常兴奋。 

  制造团队比赛的题目是设计制造一个电动叉车,要求能够提升50公斤的重物,并在行走速度和提升速度上达到相应的要求。设计是夺牌要过的第一道关。负责总体方案设计及编程的玉海龙说,看起来很常见的电动叉车,对设计的要求却很高,“就拿选材料来说,在比赛中,从木材到铂金等贵金属都可以选,但设计者要寻求最佳结合点,材料既可靠、经济又具有相当的强度。” 

  此外,设计者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制造过程的方案,尽可能使方案便于加工者制造。“比赛历时4天,需要完成8个模块的任务。谁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坚持到最后,谁就是真正的胜利者。技术水平、工艺水准和韧劲耐力都不可或缺。”玉海龙说。 

  夺金牌,靠个人努力,也离不开企业的培训。玉海龙和林春泷夺金后,不少企业到中航工业“取经”,一家企业如何出了两个冠军选手? 

  “中航工业有50万名员工,其中技能工人约23万人。这些年,好多老企业的技能人才流失、断档,而我们基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建立起一个好环境,让员工乐于学技能、愿意钻研技能。”中航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周彬说。 

  在中航工业,技能人员不会感到没有发展前途。“操作工—操作技师—高级操作技师—特级技能专家—首席技能专家”的职业序列,打通了技能人才队伍的职业发展通道。“目前,我们已经评聘航空首席技能专家112人,其中还有6名‘中华技能大奖’的获得者。” 

  “首席技能专家同外界熟悉的首席设计师一样,在企业的评价体系中拥有同等地位。”周彬介绍说。正是集中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中航工业才能持续传帮带出一批批年轻的优秀技工。此次参赛的在校生钟世雄,赛前近一年也是在中航工业接受的训练。 

  林春泷从技校毕业时好多企业抢着要,最终加盟中航工业导弹院,看中的就是职业发展空间。“中航工业鲁宏勋大师拿过中华技能大奖,是行业标杆。我入职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做鲁大师的弟子。” 

  航空制造需要技术和技能的完美结合。在这一领域,技术和技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技能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一般人以为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接受的都是职业教育。玉海龙却是毕业于哈工大航天学院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玉海龙代表国家拿到技能金牌,周围的一些同学不明白,“你明明是设计师,怎么去干蓝领的活儿了?” 

  “参加国际顶尖赛事,对双手和大脑都是同样的考验。”玉海龙说。在中航工业成飞公司,设计人员不仅要在计算机前编程,更要在车间一线动手操作。“搞技术的不懂实际操作,设计出的作品会‘中看不中用’。同样,优秀的技能工人也很了不得,绝不是只会出力、动手,都具备全面的技术知识。” 

  待遇高低,实实在在地反映着企业对技能人员是否真重视。 

  在中航工业,技能人才薪资调整有着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样的节奏和幅度。技能高手如果评上首席技能专家、特级技能专家,中航工业集团每月分别给予专家津贴5000元、3000元。“企业每两年开展一次‘中航工业技术能手’的评选表彰活动,颁发证书、奖牌和奖金。每年给3万多名技能人才做技能水平的鉴定,并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提高相应的工资待遇。”(付雨旋)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