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小部分人的极端行为并不能代表香港社会

19.03.2015  10:20

  “现在来香港玩安全吗?”这是记者最近被内地亲朋好友问到最多的问题,起因就是近日香港个别激进团体发起的“反水货客”示威行动,一组极端分子围攻辱骂妇女儿童、踢打老人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起了两地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谴责。

  根据香港警方的通告,有多名大、中学生因涉嫌在“反水货客”行动中袭警、阻碍警方履行职务、冲击路人等被捕,甚至还包括一名14岁女童。记者因此采访了一些香港青年,了解他们对“反水货客”、“个人游”及两地“冲突”等问题的看法。

  谢晓虹现在担任香港深水埗居民联会宝丽地区服务处主任,同时也是一位在读硕士。她认为“反水货客”行动非常极端,已经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发泄,“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发起的行动,并不能代表整个香港社会。

  在香港迷彩青年会外务副主席傅紫曦看来,这些极端人士并非为了解决“水货客”及访港旅客过多所产生的经济民生问题,而是透过一些极端暴力的手段增加媒体曝光率、制造社会不安、激化两地民众的矛盾,进而达到某些政治目的。

  据了解,这些激进团体通过社交网络号召鼓动市民参加“反水货客”行动。谢晓虹认为,之所以有很多年轻人参与,是因为年轻人容易受到网上言论的煽动。“他们其实对‘个人游’政策、对‘水货客’和内地并不完全了解,有的人觉得自己很正义,其实根本不是。

  在香港浸会大学任职的小果认为,水货客在内地游客中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反水货客”行动也是少部分人发起,不讲文明的内地游客也是少数。媒体有时候为了博眼球而炒作,放大冲突,不仅破坏了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也让少数内地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变成了香港人对内地游客的整体印象。

  2003年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以来,来港的内地游客逐年增多,在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确实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访港人数增加和本地接待能力的矛盾,个别游客不文明行为和两地居民之间的误解等。

  谢晓虹认为,“个人游”推行以来的成果不是所有香港市民都能感受到,有的人只看到生活受到的影响,特区政府应该想办法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好处。

  “两地融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两地应该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理性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争吵去指责。”在一家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工作的王凯丽说,香港青年应该多去内地走走看看,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全面了解内地,而不是被某些报纸或者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

  小果也表示,现在来香港上学的内地学生很多,两地学生应该多多交流,学校方面也要多创造机会,青年学生应该成为两地沟通的纽带,而不是冲突的制造者。

  2009年起,拥有深圳户籍的居民可以申请一年无限次往返香港的签注,有人建议取消这种“一签多行”的政策,以限制内地来港游客人数。

  谢晓虹认为不能“一刀切”,政策上要照顾真正来香港旅游的人,限制那些一天多次往返的“水货客”;王凯丽则认为在临近关口地区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是好办法,可以满足那些前来购买生活用品的人的需求,减少尖沙咀、铜锣湾等闹市区的拥堵。(记者谢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