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增:让珍稀树木“香火”延续

11.08.2014  04:25

   每天,郑国增都巡回在珍稀树木园里,锄草施肥培土,精心管理。

  雨水时节,仙游县书峰乡绿源名贵植物基地鸟语花香。近20万株两三米高的海南黄花梨、紫檀、沉香等珍稀树木青翠欲滴;金黄色的炮仗花披挂在300多米的花廊上,灿若彩虹;桃红色的樱花、粉白色的梨花兀自怒放,与春争俏。山坡上,员工们忙着挖穴浇水,种下新绿;苗圃里,工人们正起苗装车,提供给前来调苗的客商……

  “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我们抓紧季节再种黄花梨等珍稀树木一万株。数十年上百年后,这里将成绿色金山。” 郑国增带着记者倘洋在他的绿色王国里,“到树木成材时,也许我已去见马克思了,但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珍稀树木,为生态 福建 添点绿色,我在所不辞。”

  “要为后代留下珍稀树木

  郑国增出生于仙游老区书峰乡兰石村的贫穷农家,当兵退伍后到闽西一家国企工作。后来企业转产,他下岗创业,回乡瞄准仙游仿古红木家具等工艺产业发展商机,与人合伙创办了仙游工艺精品有限公司,把工艺产业做得红红火火。他因热心公益事业,助学扶贫,带动农民致富,先后获得福建省和全国劳模称号。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郑国增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迅速崛起的红木古典工艺家具业和收藏热,造成海南黄花梨等珍稀树木资源日益枯竭。一木难求,不仅制约这一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愧对子孙。因为从上世纪末就从事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他比别人更多地感受珍稀树木资源枯竭问题带来的危机。

  “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珍稀树木!”2003年,他萌生了转型创办名贵植物基地的念头,“种植名贵植物既可为工艺产业延续‘香火’,又可优化生态环境,更可给子孙后代留下财富。

  他问计专家、查阅资料,跑遍了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多个省区找树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在海南岛尖峰村、五指山上的深山老林,郑国增终于找到原生黄花梨树种,他当即在岛西东方市林场建立了30亩名贵苗木育苗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培育黄花梨、檀香、紫檀、白香木等名贵苗木。

  苗木有了保障,当年,郑国增回到老家书峰乡兰石村,投资千万元,承包卧船山、门板山、土垅寨的3000亩荒坡地,创办 莆田 市绿源名贵植物有限公司,种植以海南黄花梨为主的珍稀苗木。

   这辈子不够,儿孙接着干

  一石激起千层浪。

  “福建没人种过黄花梨,海南福建两地水土气候不一,能行吗?

  “引种海南黄花梨等珍贵苗木,生长缓慢,少则需要数十年,多则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方可成材,投资和管理费用更是无底洞。

  “人生不过百年,现在种树不要说他自己,就连他的儿孙可能都得不到收益,傻瓜才会干!

  ……

  一时间,议论纷纷。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你不种,我不种,子孙后代就将绝了珍稀树木。再说,任何事总得有人先闯先试。我种珍稀树木,成功了,也不为自己和儿孙,而是为社会,为生态;失败了,权当花钱买教训。这傻瓜我当定了!”他说,自己这辈子不够,可让儿孙接着干,直到珍贵树木成材,奉献给社会。

  “种植珍稀树木利国利民,有远见。若能成功,意义非凡,我支持!”其时,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来到基地调研后,击节叫好。

  当然,要将名贵树木成功引种福建,仅凭激情不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对此,郑国增成竹在胸。很快,基地与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的名贵植物研究所成立,聘请国家和省多名林业专家,开展海南黄花梨等名贵树木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种苗繁育栽种等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年基地种植的苗木成活率达90%,几年来长势良好。

  在两三人高的海南黄花梨林间,郑国增掏出了卷尺,弯腰丈量路旁的几棵树。他告诉记者:“这棵海南花梨是2004年第一批种的。你看,才几年胸径就有13厘米!

  “北京城每平方厘米负氧离子只有几十个,这里经测算有3万多个,成了天然氧吧!”郑国增带着记者登上山顶,“这片可称海南黄花梨坡,那片可叫樟树园,上边是个紫檀园,下边就是檀香谷。檀香树喜欢伴生树,汲取它们的根瘤菌,才能长得好。

  几年来,郑国增投资了近2000万元,在绿源基地种下了近20万株海南黄花梨、紫檀、檀香、沉香以及香樟等珍贵苗木,并配套好基地路渠灌溉等设施。

  曾有人出价上亿元要收购绿源基地,却被郑国增谢绝了。他说:“我如果为了赚钱,何必转型种树。

   再造一个“绿色福建

  郑国增,这位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创造了海南热带树种在福建成功种植的奇迹,打破了福建不宜种植黄花梨等名贵树木的紧箍咒,引起了国家和省科技、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今绿源已成为国家林业局星火计划项目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厅区域科技重大项目示范基地和珍稀树木研究示范基地。

  “珍贵树木成材后,其价值是普通林木的几十倍、上百倍。如海南黄花梨,每亩山地一般栽植100株,数十年成材后保留80株,每株以现价15万元的十分之一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20万元。如果种在农家的房前屋后或插种在果园中,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不影响近期收入,而且每天树上都在长钱。”刚从北京回福建的黄建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黄建兴说,福建虽然绿化率全国第一,目前全省林木价值达千亿元,但漫山遍野大多是针叶树,少见阔叶林,大口径树和名贵树更少。

  “种10万亩海南黄花梨,数十年后所创价值,就可再造一个绿色福建。”黄建兴说。

  黄建兴告诉记者,几年来,郑国增从海南苗圃培育调运回海南黄花梨、印度紫檀、檀香、香樟等珍贵苗木200多万株,除了他自己基地种植外,全部优惠甚至无偿送给别人种。郑国增的率先行动和辐射效应,对福建林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改变,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黄建兴说,当时林业部门及时总结了绿源基地成功经验,出台鼓励政策,在全省倡导和推广种植珍稀树木。如今,“户栽百株花梨,创下百万家财”已成为不少农民的口头禅。全省种植珍稀树近20万亩,约2000万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仅在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游县,就规划种植5万亩500万株。

  “郑国增的‘绿色’转型,改写了福建林业的历史,为扭转我省马尾松和杉木‘两棵树’当家的局面,填补珍稀树木空白,闯出了一条新路。”黄建兴说。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