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动态〗为了那些期盼的目光——全国人社扶贫工作综述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让穷乡僻壤焕然一新,让贫困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人社部门谱写了值得铭刻的历史篇章。
一个岗位、一次培训、一项服务。一片深情、一腔真诚、一种执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不懈努力中,在砥砺前行中,扶贫开发离“攻克最后堡垒”的目标越来越近。
深情厚谊——一份工作温暖一个家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今年,人社部下发《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为人社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遵循。
找准对象,扶到点上。找准方向,扶到根上。精准发力,扶到本上。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就业扶贫的阳光普照到贫困劳动力的心田。
当工资拿到手里时,秦德华不禁泪流满面。命运曾经为他关闭过一道门——2015年的一场工伤意外让他不能再干重体力活。50岁出头的他成了就业困难人员,家境窘迫。今年,在重庆市涪陵区人社局的帮助下,秦德华从事了公益岗位,“有了生活来源,我的心踏实了。”
贫困人口在哪里?他们的就业需求是什么?各地人社部门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首先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情况摸查工作。
“老乡,你有就业、创业或者培训的意愿吗?如果有的话,可以现在登记下。我们将为你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创业服务及技能培训。”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农地里,该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向干农活的贫困者调查摸底。
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闪现着忙碌的身影;炎炎烈日、瑟瑟秋风,见证了辛勤的奔波。
根据贫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分类施策,提供精准帮扶和精细服务,是第二步。在本地就业外,还有机会在外地就业。
高屋建瓴——施之雨露报以江河
扶贫先扶智,授鱼先授渔。
秉承着“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理念,今年起到2020年,全国千所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
政策的雨露四处撒播——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免费接受技工教育,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每年到技工院校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
这样的高瞻远瞩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目前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在校生320万人,75%左右的在校生来自农村,相当大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
这样的无私帮扶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活力。
在云南省玉溪技师学院,来自贫困山区的汪海明学习努力:“我希望毕业后能把所学技艺带回家乡,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身患残疾的罗明军参加了面点技能培训班的结业考试。“你们一定要用心去做每一个包子,不成形,皮不够软,馅儿不够好吃的,就不能卖出去。”老师一边考核学员们的操作能力,一边不忘继续耐心念叨。
罗明军表示,培训解决了他创业无一技之长的难题,他决心在学到包子制作技艺后开早餐店铺,通过自己的双手彻底脱贫。
“脱贫攻坚要着眼可持续发展。”宝兴县就业训练中心副主任高定军说,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一门技能,利在当下,功在长远。
肝胆相照——家庭有困难社保来兜底
一次次的雪中送炭,传递的都是沉甸甸的情谊。
重庆云阳县居民秦玉华罹患眼病,53万元的医疗费对于无生活来源、靠儿子赡养的她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秦玉华一筹莫展之时,医保报销了33万元,让她感到无限温暖。
要想小康,先要健康。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337个地市已全部启动实施,覆盖所有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大病保险待遇的合规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平均达到50%。
因病致贫渐行渐远。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享受个人缴费补助,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减轻贫困人口费用负担。
全面保障渐行渐近。促进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时,对贫困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减轻其缴费负担。
在多方的努力下,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神州大地上暖流成潮。
扶贫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扶贫之战,承载着百姓福祉、凝结着民族梦想。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扬帆起航,铁肩担当,千军万马众志成城,锐意进取志在必得。(林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