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邓晨曦:用作品守望乡土 让三坊七巷“永恒”

16.05.2017  03:41

邓晨曦

   【人物名片】

  邓晨曦,男,1950年3月出生于三坊七巷内的杨桥巷。曾任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海峡两岸电影交流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2017年4月26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在大连造船厂举行了隆重下水仪式。那一刻举国欢庆。在欢庆的队伍里,有个不起眼的人,在家里对着电视拿着自己写的百万字小说《铁甲家族》,热泪盈眶。他激动又感慨,激动的是中国逾百年自行建造航母梦终实现;感慨的是,中国海军能有今天成就,离不开一批敢于牺牲奉献的福州人。

  他就是邓晨曦。邓晨曦一生经历创奇,就像他写的电影剧本,幕幕精彩:高中毕业,作为知青下放三明钢铁厂,从轧钢工干到轧钢工段长,年年获先进;喜欢写作自学成才,培训途中偶遇朋友,剧本被电影制片厂采用,对电影行业一见钟情;福州本土作家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坚持以小说和电视剧形式表现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的人士,电视剧《三坊七巷》通过央视让闽都风情首次进入全国观众视野。

  和邓晨曦聊天,你最深切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坊七巷“原住民”,他对坊巷的始终保持一份强烈的热爱、一份浓厚的情感。不论是写出闽剧名著《贻顺哥烛蒂》的父亲——邓超尘的谆谆教诲,还是从活了102岁、三坊七巷大小姐出身的外婆听来的故事,三坊七巷的文化气息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成为永恒的精神家园。

  守护家园,让子孙后代“铭记祖先的荣光,并将这种海纳百川、为民族大义甘愿牺牲的精神,永世传承” ,正是他现在乐此不疲、不为名利甚至贴钱都在做的事情。在邓老的讲述下,他的人生如电影大幕般一幕幕拉开……

百万字小说《铁甲家族

   第一幕:向先贤致敬,百万字小说《铁甲家族》献礼故乡

  “中国海军今天成就非一朝一夕,是从晚清到民国到新中国不断传承提升来的。中国海军肇始于福州马尾船政的事实不可磨灭,从沈葆桢到萨镇冰到陈绍宽,培养了多少技术专家和海军将领。”邓晨曦说,冰心文章曾写道:

  “我记得甲午战败时期,老家福州南后街家家户户挂满白幡祭奠亲人。阵亡的竟都是福州人,震撼人心,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2008年,一本名为《铁甲家族》百万字长篇小说轰动文坛。小说通过福州海军林中天世家和日本海军别浦左卫门世家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这部小说的作者正是邓晨曦。面对这段历史,他悟出战争是最残酷的炼狱,通过小说,歌颂了福州海军先贤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精神。

  谈起这部小说的创作,邓晨曦介绍说,1989年调回福州后,他就着儿时梦想,在闽都故土上热烈搜寻祖宗足迹。他惊喜地发现外祖父陈玑是民国时期海军上尉,抗战时期任海军厦门要港司令部军需课长,名列《中国近代海军职官表》。而他的外婆活了102岁,大半辈子陪伴外公在海军军港生活,给他讲了许多中国海军故事,这些历史故事使邓晨曦知道了福州马尾港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也知道了居住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一批思想家、政治家和海军专家的三坊七巷与中国海军文化的渊源。

  “我那时的感觉就是,热血澎湃,总有一种使命感觉得我一定要做点什么,向祖先致敬。”邓晨曦说。说干就干,于是邓晨曦更用心地搜寻福州船政以及海军发展的历史资料。

  他为此走访了马尾的君竹村,这个村全部都姓任,绝大多数人家有人当过海军,得知了原来在在海军军界还流传着“无任不成船”这句话;有一小学同学,家里厅堂墙上只挂着一帧祖父身着海军军官服的纪念照,他特恳请同学拿出祖父留下的一鲨鱼皮剑鞘军人魂短剑研究;为了更好的研究,他反复参观、研究福州船政学堂遗址。

  邓晨曦直言,写该书过程,是他灵魂“取得真经”的过程,心灵不断被冲击。他记得到图书馆翻资料找海军的后人做调查,许多故事激动得他热泪滂沱。如,海军飞行员乐以琴,在击落日本飞机后弹尽粮绝,猛然驾机撞向敌机,以身殉国;中国海军曹国晟,用小舢板装上鱼雷,从上游漂下,用这种土办法炸沉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8000吨的“出云号”重型巡洋舰……

  邓晨曦激情澎湃,100多万字的《铁甲家族》一挥而就。随后邓晨曦又马不停蹄,创作了《铁甲家族》姐妹篇《辛亥舰队》,小说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武昌起义遭到袁世凯反扑,起义功亏一篑之际,主人公和一批福州籍青年海军军官策动海军提督福州人萨镇冰起义,扭转危局,再现福州人为主体的大清海军舰队在长江的血战和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