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通缉令”骗局频发 警方详解诈骗手法

22.05.2014  19:26

  福建新闻网福州5月21日电 (王榕春)姓名、身份信息,一一掌握,然后通过网络电话模拟警方号码,称受害人涉案,从警方到检察院,设下一步步陷阱,最后,还发出“通缉令”,将受害人彻底击垮……近来,“假通缉令”骗局频发,不少市民中招,福建警方剖析该诈骗手段,望市民加强“免疫力”,防止上当受骗。

  警方介绍,诈骗分子首先通过网络电话,模拟公安局对外电话,称自己是警察,正配合某地警方如北京警方调查一宗洗钱案,告知受害人涉案。关于电话真假,如果受害人不信的话,可以拨打114查询核实。一旦核实,发现警方确实有此电话,不少受害人会放松警惕。

  随后,骗子的角色变成北京警方,并根据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个人信息,对受害者报出受害者具体的姓名、身份信息。听到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不少受害者慢慢开始相信。

  此时,骗子自称正在对一特大洗钱案进行远程调查,受害人很可能因为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泄露,被犯罪分子利用去作案,在调查中,受审人员的手机均被控制,一旦与外界交流,将以泄密论处。经过以上铺垫,不少受害人已经吓坏。

  紧接着进入诈骗手段第3步,登场的是骗子扮成的北京高级检察院检察官,称正对涉案人员进行经济情况调查,从家庭收入到买了多少股票,要一一说清楚。此外,还得将家中银行账户的钱,转到其提供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

  为了增强真实性,“检察官”还会通过邮件,发一张所谓的“通缉令”给受害者。“通缉令”里面,有受害者具体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

  “检察官”称,只要调查没问题,就可将核查后的钱打回原来账户。经过几番折腾,不少受害人此时会信以为真,将钱打到骗子提供的安全账户中。

  福建警方提醒,该诈骗手段有三大破绽:一是警方不会用电话谈论案情,办案民警必须现场核实,只通过电话核实的大部分是诈骗电话;二是骗子自称账户资金需要转账核实,而实际上警方在调查涉案账户操作时,只要通过银行方面协助就可以完成,根本不需要当事人转账;三是通缉令一般由警方发,检察院没有权力发。此外,通缉令是在找不到嫌疑人的情况下对公众发的,目的是一起寻找举报,不会对个人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