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连丝路通四海 福建紧抓机遇续写“海丝”新辉煌

09.03.2016  16:40

  始于宋代的福建泉州东西塔,让人领略这座城市的海丝遗韵。陈世哲摄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丝”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引领福建从丰厚历史走向灿烂未来。

  丝路绵长,风起帆张;向海而歌,扬帆起航。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福建正以先行者的姿态,续写“海丝”新辉煌。

  历史连接未来,新起点上新跨越

  “海者,闽人之田也”,作为世所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从唐宋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福建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在一向敢为天下先的福建,引起久久回响。

  “福建将从丰厚的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方位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贡献。”面对新丝路、新机遇、新挑战,福建省委、省政府定位明确,起航的号角已经吹响。

  以高端规划为引导,“海丝”新方向日益明晰——

  2015年11月17日,《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发布,提出四大功能地位:一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二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三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四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以城市建设为抓手,“海丝”新发展遍地开花——

  省会福州,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丝战略枢纽城市,在对接台湾、联通东盟、辐射内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古城泉州,提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国家开放门户的战略构想;特区厦门,提出通过在重点国家、重点领域推进实施重点项目,努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综合实验区平潭,着力打造“闽台合作的窗口”和“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中转枢纽;此外,莆田正借力妈祖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漳州谋划海丝路上再出发,锻造蓝色经济新平台……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福建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致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文化互通有无,交流折射海丝韵

  2月4日,大型舞剧《丝海梦寻》走进美国纽约,成为在联合国总部上演的首个中国舞剧。这部来自福建的作品充满中国元素、福建民俗和异域风情,生动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船竞发、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盛景。“唯有文化,跨越国界不分语言。”舞剧主创表示,这部舞剧是再度崛起的中国向世界各地朋友传递自古以来的友好。

  逐梦海丝艺为媒,海纳百川呈盛景。海上丝绸之路之于福建,不仅是一条人员往来的大通道,更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福建近年来积极挖掘海丝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精心呵护下,海丝历史遗产活性传承。

  2012年11月,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福建有22处重要史迹被列入。近年来,福建推动建立了海丝沿线六省九市合作机制,加强资源普查和遗产研究。同时,设立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海丝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传承力度。

  互通有无中,文化交流平台加速构建。

  2015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在泉州盛大举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汇聚共融,充分展现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共同发展成果和海丝合作永恒魅力;2015年9月22日,第二届丝绸之路电影节走进福州,来自丝路沿线国家的驻华使节、电影艺术家、制片人和国际电影节代表等中外嘉宾300余人共襄盛举,声电光影中,多元文化充分交流融合;此外,从中国(福州)郑和开洋节,到厦门的第四届南洋文化节,从漳州的大型海洋文化电视剧《大航海》,到莆田的“同谒妈祖,共佑海丝”等,福建各地挖掘各自特色,衍生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海丝文化交流活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日渐成为中国和亚洲、非洲、欧洲各国交往的重要纽带,而文化交流正是编织这一纽带的重要元素。”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卢美松说,开放交流中,中华文化的精彩华章与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交融呈现,福建海丝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

  经济协同发展,万舟竞发向未来

  开年伊始,福建南安水头镇的英良集团石材创意工厂已是如火如荼。玫瑰石、珊瑚石、寒武石……来自土耳其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种石材展品进入仓库后,被加工成各种创意工艺品和装饰品。“目前,我们石材原料40%来自丝路国家,加工后的石材产品有20%销往海丝沿线国家,对于南安石材企业来说,海丝是一个新契机,带来了很多商机。”集团董事长刘良说。

  企业开启丝路征程,技术同样借船出海。

  2014年11月,我国援助斐济的菌草技术示范基地正式落地,其核心正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目前正筹划在斐济建立中国菌草技术中心南太平洋分中心,将菌草技术辐射到周围10多个岛国上去。同时,我们的团队还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分别开展的三个菌草技术合作项目,效益正不断释放。”林占熺介绍,像这样依托先进技术的对外投资,将成为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

  “走出去”,福建不断探索更为开阔的投资格局。“引起来”,怀揣“海丝”魅力的福建,同样吸引各路资本逐鹿八闽。

  2015年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随处可见做成帆船、鸽子等形状的红飘带,两端用中文分别写着“中国”和“巴林”。“红色,是巴林国旗和中国国旗上共有的颜色,而飘带就像是丝绸之路,连接起这两个国家。”巴林王国经济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哈立德·艾勒鲁迈希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经济上拥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各自也有着巨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

  2015海峡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论坛上,福建海峡两岸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正式启动。“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承载着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的历史责任。”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詹火生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能结合大陆硬实力和台湾软实力,与两岸有密切联系。

  “一带一路”激荡八闽,福建大地风生水起。2015年1至10月,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出口总值合计1593.8亿元,增长8%,高于全省出口5.4个百分点。“海丝”沿线国家对福建省投资项目 66 个,增长46.7%。福建省对“海丝”沿线国家实际投资新增35个项目,实际投资13.59亿美元,增长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