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选人用人调查:和平环境靠啥选胜战之人
重访古田,凝望历史天空上一串串战火洗礼的姓名,记者眼前浮现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正是他们,高举古田会议的精神火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正是他们,带领队伍打出了人民军队的赫赫威名,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闻鼙鼓而思良将。1935年10月,红军到达吴起镇,彭德怀率部击溃来势汹汹的追敌,迫使敌军远离陕北革命根据地。捷报传来,毛泽东挥笔赋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句诗不仅道出了对战将的由衷褒奖,也揭示了战场对战将的遴选法则。
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人民军队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把那些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这是习主席站在时代制高点发出的选人用人号令。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急切呼唤着新时期的横刀立马者!
战争年代,我军指挥员是一仗接一仗打出来的。和平环境下,我们靠什么选出胜战之人——
选人用人,军营上下有太多的话要说
战场,战功,战将……
走进一支支英雄部队的军史馆,这些字眼强烈冲击着记者的眼睛。
走进演兵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同样给人巨大冲击:目前,我军干部队伍里,打过仗的屈指可数,有的军兵种经历过战争的指挥员几乎没有!
血火岁月,一场场战斗考验着每一名指挥员。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赢,立竿见影,用谁不用谁,一目了然。
今天没打仗,我们靠什么选出胜战之人?
有人说:“和平时期确实不好办,等打起仗来,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有人追问:“假如10年20年不打仗,我们10年20年就选不出能打仗的干部了?难道和平真的是我们选将的‘魔咒’吗?”
一路调研,说起选人用人,军营上下有太多的话要说。种种议论、种种迹象表明,这道“魔咒”已经静悄悄地罩住了一些选人用人者的眼。
有的“近视”——只看到眼前私利,看不到强军大业。有感情的先用,有关系的先用,有利益往来的先用,对脾气路子的先用,只想着对某个干部的前途有个交代,把选用干部当成“分糖块”“发福利”。
有的“色盲”——看得见用人的“权”,看不见用人的“责”。看不到“紧箍咒”,自然就敢许愿。看不到选错人用错人的危害,感受不到选错人用错人的风险,自然就乱封官。把提谁用谁说了算,当作有职有权的体现,谁听话就用谁,想用谁就用谁。
有的“散光”——标准要么虚化、要么泛化、要么教条化。一些条条框框看上去是硬的,其实是虚的,一年一个样,一人一个样,不用你时有一千条理由,用 你时就一条理由。标准一旦泛化,就可以开小差,唯年龄、唯学历、唯票数……标准成了光明正大的挡箭牌,成了潜规则的“洗白剂”,想用的划进来,不想用的划 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