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影下乡”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规范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秩序,提高放映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意见》,从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的职责履行、影片供给、放映形式、放映保障、放映监管等方面对加强自治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进行了明确和规范。(11月9日《广西日报》)
多年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放电影的几天前,虽然是看了不知多少遍的片子也还是兴奋不已,到上演的那一天,早早地搬个板凳去占位置……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的普及,人们有了更多的精神娱乐方式,公益电影放映在农村阵地越来越小。当然,这里面除了时代变迁外,更有送下乡的公益电影往往适销不对路,对村民缺乏吸引力的因素。
但必须正视的是,目前我国城乡文化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即使是农村间也存在不小差距,给农民朋友送上一场场光影盛宴,仍是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表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伴随着高质量影片不断进入农村,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一项惠民工程。
看电影是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之一。美好的文化生活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丰衣足食的农民理应共享新时代的文化盛宴。2005年11月,党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实施农村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送电影下村”,力争“一村一月一场电影”。这是一种积极引导和鼓励。如今广西出台政策加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算是一脉相承的细化举措。
坚持“少量多次”的订片原则,每个行政村全年播放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积极探索和推广“点单”式放映方式,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和放映……《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影片供给和放映形式,是与时俱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产品美好需求的实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要让村民既能看到又能看好,就必须在重视“数量”的基础上,更加地注重“质量”。
“送电影下乡”,心中要装着老乡。根本的是要与农民坐一条板凳,看到农村已不是过去的农村,农民也不是过去的农民,新时代农民兄弟也有自己的新需求。唯此,电影公益放映工作才能深植于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点亮乡村的夜空。(莆田文明网 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