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退休金变烦恼金折射群众办事难
日前笔者接到广东省黄陂华侨茶场退休老人的求助电话,称单位的600多位退休干部职工每月领取退休金需往返数十公里,路途遥远,劳民伤财,退休金俨然已变成“烦恼金”,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本报对此做了报道。
经本报关注后,相关部门在黄陂街安装助农取款机,离黄陂华侨茶场2公里路程,只要持邮政储蓄银行存折就可以在该取款机提款。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此事引发了公众对群众办事艰难的深思,如果没有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这件事情会这么快得到解决吗?
退休干部往返数十公里取退休金,这仅仅是群众办事难的一个案例。在日常生活中,群众有时候要办成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却“九曲回肠”,有的因为距离遥远,有的因为程序复杂,有的因为办事人员不负责任等等,但都有个共同结果——群众办事艰难。
办事难的问题一再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群众办事的漠视。他们在推进一项工作的时候,往往只从自己部门利益、方便自己工作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群众利益、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他们在制定一项政策的时候,往往只考虑上级领导的意见,而不考虑基层群众的意见;他们在实施一项整体惠民措施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将偏远的基层群众放在了一边……一旦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被反映出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相关部门总是以“考虑不细致”为借口进行搪塞。
真的是相关部门考虑“不细致”吗?不然!在其他的场景中却是另一种画面,一些部门在迎接上级检查,招待相关领导的时候,再三修订方案,甚至还要“彩排”,几乎将任何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到,生怕出现任何失误,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滴水不漏”的思考又是何等的细致。另外,有的部门和个人的“不细致”,并非对群众办事难不知情,而是有意为之,故意把程序搞得复杂,时间拖得很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样就有了权力寻租的机会,趁机浑水摸鱼,捞取部门和个人利益。
如今虽然推行了很多惠民的政策,但很多时候总是打不通“最后一公里”,群众得到了一点实惠,但过程十分曲折,心中总有那么一点不爽。究其原因,显然不是相关部门考虑不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去考虑的问题了。对群众的漠视,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凡事从自身利益出发的惯性思维、一切向上看的思维定势,造成了相关部门在考虑与群众相关问题的时候总是“不细致”。解决群众办事难的困境,需要树立群众观念,将群众放在实行一项政策、推进一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因为给自己工作带来不便,就逡巡不前。这其中,一个部门的一点点努力,就可能让全市群众受益;一个人的小麻烦,将带来群众的大方便。
退休金变成“烦恼金”,虽然问题最后得到了解决,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肯定还不少,清远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彻底地查一查到底还有多少让群众在“最后一公里”徘徊的事件,还有多少为了部门或个人一己私利而将群众利益放在一边的人,以群众思维,以平民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更多的人解决实在的问题。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