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退休老人建博物馆传承耕读文化
福建新闻网福州12月6日电 (记者 龙敏)“身虽退休,但心不能退休,要把逐步完善中的屏南耕读文化大观园办成闽东民间故宫,让孩童们感知耕读文化,让青年人感受耕读文化,让中年人感悟耕读文化,让老年人感怀耕读文化。”今年65岁的福建省屏南耕读文化大观园创始人张书岩如是表示。
第六届全国社区互助农业(CSA)大会6日继续在福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福建农林大学举行。期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也正式揭晓。
张书岩凭借着古稀之年仍不辞辛苦创办拥有1万多件文物的“农耕文化博物馆”,与河南灵宝市焦村镇罗家村弘农书院团队、回乡支教投身高原小学乡村教育邓丽等一道,获评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漈头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海拔800多米,有1300多年历史,人文积淀很深。前尚存有明清两代独具特色的完整古民居42幢,乾隆年间就有的鲤鱼溪,南少林武功真传遗址慈音寺和全国少有福建仅有的石牌坊群及保存完好的清朝“皇帝圣旨”……
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却未曾得到有效的开发。
2009年,退休的张书岩回到家乡漈头村。原本可以用退休金享清福,但他闲不住,特别是保护家乡的古村文化。他广泛收集散藏当地的农耕文化旧物,2010年初,他在餐馆的门口挂上两块小牌匾:农耕文化小展室、明清家具小展室,把搜集的百余件废弃农耕工具、家居用品集中展示,分类摆放。
这一“投石问路”的举措效果非常好。于是,张书岩开始将一个大胆的想法付之实施:修缮古民宅,收集古(文)物,创办农耕文化博物馆。
当年8月,他先后与21位村民签订了十年租赁期的12座古民宅使用权协议,并对古民宅进行修缮;他还长期奔走在大大小小的村庄,以租、借、买、送等方式,搜集“鞋篓、古锁具、古秤”等零零散散的农耕用具和古床、古家具、古木雕等生活用品。
“刚开始,因为全靠个人资金支撑,入不敷出,家里极力反对,老伴半年不跟我说话。在坚持中,逐渐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村民及相关单位的支持。”张书岩说,目前园内现藏有1万余件历代古(文)物,展区面积累计超过3000平方米,已经在12座清代古民居内设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清风正气史鉴馆等10个展馆。
数据显示,创办以来,一共有21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游客免费到馆参观,总接待游客20多万人。
更为重要的是,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已不仅仅是他的个人行为。据了解,为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旅游品质,2013年年底,漈头村投入了20万元对鲤鱼溪河道进行清理,并在村中增加了消防设施;还筹建了专门的停车场,预计一期建成后能停靠旅游大巴20辆。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保护古民居,今年2月份漈头村还请福建省规划设计院和厦门大学联合对古村改造进行规划设计,漈头村将在此基础上对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
张书岩告诉记者,在耕读文化大观园的带动下,漈头村结合漈头村鲤鱼溪、慈音寺等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漈头村旅游正逐渐走向春天。仅2013年,漈头村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万余人次。
张书岩说,游客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给当地村民提供了致富的机会。借助村里旅游业的兴起,不少村民在村中开起了小吃店和特产店,光饼和扁肉最为有名。
由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担当顾问的评审团评价称,“张书岩,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可看得见的乡愁和可传承的乡土文化,更看到了一个新时代老乡贤深切热爱故乡的赤诚之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