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闽安村迥龙桥大修 借涨潮让76吨石桥梁就位

30.10.2014  14:17

  迥龙桥在进行桥梁施工

  搭载起重机的船

  东快讯(记者熊建鹏吕诚/文图)昨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州马尾闽安村,横跨邢港河的千年古桥迥龙桥迎来大修。施工人员用水上起重机把两根各38吨重的石桥梁吊起一一放在桥上,换掉了之前濒临断裂的旧桥梁,同时还用一块较小石材修补了其他一处断裂。

  据介绍,迥龙桥是梁式桥,修建这种桥最大的难点是开采巨大的石料,并且安全巧妙地运输架设这些石料。

  找石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据负责维修迥龙桥的技术负责人陈恒惠介绍,为了保持历史文化风貌,迥龙桥的维修也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首先在选材上,要和以前的石材一样,那就是要找花岗岩,并且还要满足迥龙桥两个桥墩之间13米左右的跨度。

  为此,他们首先在著名的石料产地罗源寻找,结果没有找到规格和质地符合的石料。“这么大的规格、质地符合的石料很少。”该负责人说,这么大的石头开采要开炮,而开炮很容易震碎巨石,是个技术活。

  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找寻,他们才在泉州崇武找到合适的石料——两块长13米、宽1.1米、高0.98米的花岗岩石条。

  打磨光滑的石条昨日已运到邢港河岸。但是,如何把各重38吨的大家伙放到两个间距13米左右的两墩间,还是个问题。

共2页 1 2

  借两个满潮时机把巨石放上桥墩

  古代的人是怎么把这么大的石头放到桥墩上的呢?

  对此,福建建筑史专家陈朝军表示,当时的人们很可能采用了一种叫“浮运”的建筑桥梁工艺。

  “浮运”充分利用了闽安村潮涨潮落的水文环境。在涨潮的时候,用船把巨型石材运抵桥墩之下,等待第二次涨潮时,把石头搁在桥墩上。如此往复,最后,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桥便建成了。

  即使到了现在,还是离不开潮水的帮忙。

  “昨天放这两块石条,我们利用了两次满潮的时机。”工程技术负责人陈恒惠介绍,搭载起重机的船浮在水上,为了保持稳定性,底盘较大,起重机放在船中央,这样在水小的时候,无法充足靠近桥梁。只有在大潮时,才能尽量小心翼翼地靠近桥梁,把石条放上去。

  专家建议在新桥梁上刻上维修年代

  据史料记载,这座形似玉带的古石桥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岁了。“根据其桥头的碑记和相关史料,在宋朝,以及清朝的康熙、嘉庆、道光年间、民国初年都有维修过。”陈朝军说,他建议在新建桥梁上刻上“某年某月某日更换桥梁”的字样,“因为桥头碑记很容易被破坏或者遗失。”

  他解释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后人再回头研究这座桥梁时,不会因为相同的石材而鱼目混珠,毕竟根据石头的风化程度去鉴别年代是相对不太容易的事。

  相关链接

  迥龙桥玄帝亭圣王庙三位一体拱卫闽安村

  虽历经千年,全长66米的迥龙桥并不孤单,它的南头有玄帝亭,北头有圣王庙及观音阁。

  据了解,这几大建筑都是在历史各代陆续建立起来的,如今跟迥龙桥一起交相辉映。桥南的玄帝亭是桥亭的结构形式,穿过亭下慢步上石桥。桥北的圣王庙呼应般建造在北引桥驳岸上,跨街廊亭与古石桥的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