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一“鲍”打下“半壁江山”

14.06.2017  13:09
  •   养殖户在新型塑胶渔排上劳作。

      东南网6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林冰 叶建隆 文/图)6月初,在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新永丰”)的鲍鱼养殖基地,最后3万箱鲍鱼搭上了全国最大的活水鲍鱼运输船“永丰3号”,从连江县苔菉镇出发,跨越1600多公里,直至“避暑港湾”——山东荣成。

      在过去的一个月当中,25万箱鲍鱼完成“南北对养”过程,其中包括10万箱本地30多户养殖户的网箱。这些鲍鱼将在今年国庆节上市销售。据初步测算,由中新永丰发起的这场“南北对养”新模式,在本年度直接带动全县300多户养殖户复制同样的过程,占了连江县鲍鱼养殖总产量近30%,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预计利润可增加近亿元。

       南鲍北养   新模式带来新突破

      “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南北对养’方式有四大优势:一是生长速度更快,一只鲍鱼苗(2.2厘米)半年内可长到4.5厘米,在南方却仅有3厘米;二是成活率更高,在南方不超过50%,在北方却高达80%;三是产量更高,一个周期下来,产量可达传统养殖的2倍;四是更健康,既可以规避台风、赤潮带来的风险和污染,又能通过水温调控让鲍鱼品质和口感更好。”中新永丰负责人、连江鲍鱼协会会长吴永寿介绍。

      2006年连江鲍鱼开始了“南鲍北养”之路的探索。初期中新永丰采取了汽车运输的方式,在历经四五次的长途运输后,发现运输成本过高,一旦遇上鲍鱼大量死亡的情况,就会血本无归。为解决成本问题,中新永丰启用渔船运输。不过渔船运输成本虽然降低了,但是渔船运输速度慢,运输环境的含氧量低,喂食极为不便,导致平均死亡率高达10%,一不小心也会全军覆没。

      10年间,中新永丰经过多次摸索,开出了两剂药方——建设养殖基地和物流体系。

      在养殖基地方面,中新永丰设立了三个站点,一个是位于广东的育苗基地,一个是位于福建的养殖基地,还有一个是位于山东的养殖基地。中新永丰从广东育苗基地取苗后,放入福建培育养殖,到夏天将鲍鱼通过活水舱运至山东海域养殖,冬季再运回福建成养,形成鲍鱼养殖的闭环。面对最关键的物流体系建设,中新永丰选择了“私人订制”渔船,投入3200万元,配置了两艘全国最大、设备先进的5000吨级活鲍鱼专业运输船。运输船配置了先进的喷淋式供水系统,可直接引入海水,又保证含氧量高于平常,从而将运输途中的鲍鱼死亡率降至零。

      吴永寿算了一笔“南鲍北养”细账:一箱鲍鱼6公斤,放在南方养一年只剩下4.5公斤,运到北方能长到8公斤,每箱的运输成本150元,以每公斤鲍鱼售价140元计算,一箱鲍鱼可多赚约400元。

      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南鲍北养’已经成了鲍鱼养殖的新潮流。目前连江鲍鱼养殖总量达到25亿只,约占中国鲍鱼市场的40%,连江已成为福建最大规模的“南鲍北养”养殖基地,其产量占到全国“南鲍北养”市场的半壁江山。

  •    标准化运作   职业渔民带动增产增收

      鲍鱼投饵、海区管理、南鲍北养全流程管控……今年33岁的吴章瑜是苔菉本地人,已经在中新永丰工作近15年,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海域经理,本轮的“南鲍北养”,他和其他十几位技术骨干带着130多位养殖工人再次掌控本次“南鲍北养”的全过程。

      在10年的南北对养过程中,中新永丰不仅探索了一套标准化的养殖流程,更培养了一批职业渔民。

      “从养殖人员的着装,到鲍鱼饵料投放的数量及时间,公司都有明确规定。”吴章瑜说。

      如何留住这批职业渔民?

      “高工资加高额的年度分红,以及开阔的晋升空间,完全引入现代公司化治理制度。”吴永寿说,“不这样做,这些渔民都跑出去自己当养殖专业户了。

      改变的还不止这些,“南鲍北养”模式实现的投入产出比吸引着本地渔民不断加入这个队伍。今年62岁的何贤同从3年前开始加入“南鲍北养”大军,借助这几年鲍鱼价格上涨的势头,他3年内累计净利润超过150万元,其南北对养规模达到5000多箱。据统计,苔菉镇约有70%的养殖户加入“南鲍北养”大军,在后湾村“南鲍北养”比例高达90%,全县累计超过300多户。

       转型升级   皇金鲍”即将上市

      随着南北对养大范围普及,鲍鱼产业不可避免地出现量涨价跌的现象。如何延伸鲍鱼产业链、塑造连江鲍鱼精品形象成为摆在当地政府与从业人员面前又一次大考。

      为此,中新永丰提前布局鲍鱼深加工市场,用以转化鲜货市场的风险,延长鲍鱼上市时间。目前,中新永丰正在引进鲍鱼精深加工设备,研发出适合“海丝”沿线国家口味的佛跳墙、大盘菜等鲍鱼深加工产品,进一步迎合年轻人口味,抢占普通家庭鲍鱼消费市场。

      对鲍鱼整个产业链来说,比价格更重要的是品质。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董毅副局长说:“鲍鱼娇气,要养成健康、口感好、品质上乘、成长周期短的鲍鱼,幼苗必须健康强壮,无药残,海域水质必须纯净无污染。”近几年,随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养殖户生态意识的提高,塑胶渔排逐渐铺展开来。以往的木头、泡沫渔排只要一两年或遇到台风就会产生大量的海漂垃圾,影响鲍鱼生长。而环保塑胶渔排10年内可循环利用,最后还能回收,还能将海藻、贝类等品种进行套养,为鲍鱼提供丰富饵料。

      中新永丰还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探讨全面建立鲍鱼健康养殖质量追溯体系,不仅追溯养殖过程中药残、饵料投放等指标,更将海洋环境、水质变化列入追溯范围,打造健康养殖体系,塑造连江鲍鱼精品形象。中新永丰与厦门大学合作引进的新品种“皇金鲍”经过2年的培育和养殖,也将于今年年底上市,单个鲍鱼可成长到250g~500g之间,届时近150万只高端品种的“皇金鲍”将展现连江鲍鱼养殖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