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人大持续监督治理,文川河碧波荡漾

26.09.2014  17:36

文川河是连城县母亲河,也是闽江源头之一,过去河水清澈见底,河中水草茂盛、鱼虾成群。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曾经令人引以为豪的母亲河遭受工业、生活废水及城市垃圾的侵袭,水体污染、河道堵塞,成为“龙须沟”。 

一定要让母亲河绿起来。近年来,连城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敦促政府有关部门把实施文川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首要民生工程。政府积极落实,通过恢复沿河山林植被,合力治理污水等措施,一步步实现了文川河水量增加、水质改善的阶段性治理目标,连城母亲河再现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 

出台决议,持续监督

2005年连城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作出《开展城区文川河综合整治的决定》后,特别是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每年把监督文川河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议题,多次组织专题跟踪监督活动,督促政府加大文川河综合整治力度,力求把文川河及两岸建设成为生态型的绿色风景长廊,成为连城靓丽风景线。

2010年5月至6月,为做好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开展城区文川河综合整治的决定执行情况的报告》前期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通过到各个综合整治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走访部分县人大代表等方式,对五年来县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开展的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在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县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认真审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治理流域污染问题、逐步改变文川河及其两岸面貌、切实做好流域绿化工程,狠抓文川河综合整治工作落实等意见。

2012年7月,连城县人大在全县开展了《保护生态水资源,保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2012年11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川河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管护结合保持洁净文川等8项建议意见。

2014年7月,为了实现“天蓝、地绿、水净、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发展目标,连城县人大常委会在《水法》执法检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县环保局、县水利局、莲峰镇等有关部门,对文川河流域综合管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研。调研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政府落实,重现碧波

2005年,连城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开展城区文川河综合整治的决定》后,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部署,制订了《文川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计划用十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文川河城区段的综合整治工作。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环保局、莲峰镇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结合各自职能制订了专项整治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各项整治措施迅速启动实施。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文川河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方案》,把文川河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各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

在县人大的建言献策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着重从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人手,由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过度采伐,文川河沿河两岸森林蓄水保土能力低,是连城重点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总面积69.56平方公里,占流域内土地面积的21.7%。  从2010年开始,连城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连城县保护文川河绿色环保行动计划(2010-2019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通过植树造林、护林员机制改革和严厉打击滥占林地、乱砍滥伐等措施,全力恢复和保护文川河流域森林植被,治理水土流失。4年来,连城累计完成文川河流域植树造林2.92万亩,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从68.4%提高到75%,针阔混交林由原来的8%提高到17%。如今,文川河流域森林逆向演替扭转为正向演替,文川河水量明显增加、水质明显改善。 

同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化污水治理,在过去,城市污水都是直排到文川河,导致河水污浊不堪。为让文川河水重新清澈,连城先后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5期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等项目。

2014年,连城县环保、国土等部门加大力度对沿河的养殖场进行整治,取缔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重点实施地瓜干加工企业污水治理工程,取缔关闭了一批污水乱排放的地瓜干加工小作坊,责令26家规模化生产企业年内全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地瓜干企业污水达标排放。随着一系列治污组合拳的出击,文川河河水日益清澈。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