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城市喧嚣 静心休养佳境

01.10.2015  12:42

禾溪小学内的课桌。

民国三十二年成立的禾溪小学。

禾溪古民居。

禾溪三仙桥。

禾溪村民捐献的生产生活用具。

   综合消息  古村禾溪俗称“湫溪”,是周宁县纯池镇的一个行政村,是民国时期寿宁县纯池区公所驻地。该村距离纯池镇政府驻地约8公里,位于芹山水库之滨。这里,一弯清水默默地流淌着,流过了千年风雨,流过了千年沧桑。村头茶园款款、梯田层层,村尾青山绵延。

  村子沿溪而建,两旁是住宅和古建。禾溪村村民大多姓许,据许氏族谱记载,许氏祖先原居住在河南光州固始县白马渡,于唐大中九年,带领亲族、部属70余人入闽,先期居住于建州关棣梧桐(今政和县镇前镇澄源梧桐村)。宋淳化元年(990年)遣派族人选址于湫溪上游的灵显山创建灵峰寺。灵峰寺建成之后交由僧侣礼佛,许氏独自在湫溪之畔筑屋开垦,娶亲生子,由一家繁衍成一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正因为远离尘嚣,免受外界打扰,禾溪的乡土建筑保存的数量多、种类丰富且比较完整,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跨于湫溪之上的三仙桥,曾名澄明桥,因桥中祭祀“杨、柳、倪”三仙姑故名。三仙桥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木拱廊桥,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廊桥建筑堪称精美。桥顶有藻井7个,其中三个八角藻井,两个四方斗形,两个四方形。桥上的藻井,就如我们现在房子的吊顶,精致而美观。三仙桥是连接湫溪两岸村民的节点,夜间,村民在此聊天、纳凉、听说书;白天,村内村外的人,摆上流动摊位,出售各种小商品,廊桥又变成了小超市;采茶季节,廊桥又成了茶市,本地人担着茶青来到桥上,等着商家来收购。

  禾溪建筑文化的代表除了三仙桥外,古民居也是另一座高峰。禾溪现存有古民居有14栋,为明代和仿明代的清代建筑,古厝门临溪面,沿溪而建,一幢高过一幢,错落有致的排列。石块是基,黄土是堰,筑起一道道高高的防火墙,四周飞檐翅角,在阳光的照耀下,处处彰显着古屋的凝重与祥和。凡有一定规模的宅院,均在大门上雕饰集木雕、石雕的精美门楼,每座房屋又极少雷同。房屋为穿斗式悬山顶土木结构,三进四扇两透组成的封闭式天井院落,每一座房屋都贯穿着古人对中国的传统风水理念应用与传承。

  村中的另一道风景——禾溪小学,在“三仙桥”边的斜坡上。沿斜坡而上,可达禾溪小学。这所小学创建于民国三十二年,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国民中心小学之一。学校格局特别,四面回廊,中间一个大大的天井,每一根柱子都已被岁月刻上深深的印记。禾溪小学年代久远,显得有些破旧,但那里有着村民们尊师重道的记忆。村民说,学校最盛时,四乡学子都在此读书,书香氤氲了周边十几个村庄。

  现在,这里已成为禾溪乡村文博馆。馆内的陈列非常朴素,民国时期的课桌上,摆放着村民主动捐献的生产生活用具:老式织布机、纺纱机、鱼篓,还有犁、耙、砻、耢、石磙等如今很少见的工具,一共300多件。

  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头衔和“世遗”廊桥的禾溪村正变得越来越热闹。游客翻山越岭,纷至沓来,小村庄也敞开胸怀,迎接参观和体验者。周宁当地把禾溪村列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试点,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餐馆、民宿馆,增加接待能力。

  如今,禾溪的村尾溪面已经与周宁县最大的人工湖芹山湖相连,湖水清澈湛蓝,碧波荡漾,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景区。秀丽的山川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偶尔有小舟驶过,微风轻拂、水波荡漾,是小憩垂钓、游泳洗浴、划船荡舟、休闲娱乐之胜地。芹山湖似一块无瑕美玉,镶嵌在连绵群山之中,山水相依,和谐共美。在这里,春可踏青、夏可泅水、秋可垂钓、冬可赏雾,一年四季,皆为胜景。舟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这天人合一的自然之趣令人享受不尽。

  民风淳朴古意盎然的禾溪村,庄严清幽的千年古刹灵峰寺,碧波荡漾纤尘不染的芹山湖,这都是久居都市的人们远离城市喧嚣,静心休养的佳境。

  古村禾溪,就像是一座天然民俗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寻找到记忆之梦,在浓厚的民俗文化中,体味民族的归属感,还有挥之不去的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