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功课

16.12.2014  12:31

  最近,闽侯善恩学校的孩子们格外兴奋。连续几个周末,他们轮流与榕城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五人制足球比赛。

  “战况可以用‘血洗’来形容。”这群年龄最大不过13岁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就在两周前的一次比赛,他们以43∶7完胜榕城某高校足球队。

  “其间,我们还换了3个10岁左右的女生上场。”善恩学校校长张嘉泉自豪地介绍说,比赛刚开始,大学生足球队并没把这些小屁孩放在眼里,不仅哈哈大笑,还同情地问“万一踢伤了怎么办”。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些小屁孩不好对付。一直没怎么进球的他们也“杀红了眼”,可惜在球场上奔跑了两三个小时后,终因体力不支落败,他们直呼这是“有生以来最大的屈辱”。

  “现在的大学生体质太弱了。”张嘉泉认为,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增强体能必须从娃娃抓起。在他看来,团队体育运动可以让孩子获得课本外的东西,比如强健的体魄、团队的意识、克服困难和抵抗挫折的能力等。

  “我们踢球时,推搡、骂脏话等不良行为是不被允许的。”12岁的初二学生郑金明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他说,有了团队意识是他踢球后的最大收获,“足球让我学会包容”。

  “孩子在童年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储备知识技能,而是解放身体,培养体格、性格、人格和风格。”11年前,张嘉泉提出身体教育学理论:人类所有有效的教育,皆从身体开始,到身体结束,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每个人的身体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点。

  “身体教育学跟书本教育不是对立的。”张嘉泉说,例如,在开展足球运动的同时,教与蹴鞠有关的诗词、历史,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征文大赛,这是语文知识;画足球场、测量足球场面积,学习足球场中的圆形、方形、角度、弧度、球门高度、长度、宽度、深度等,认识足球的直线、抛物线运动,这涉及数学;教孩子足球术语,培养一批全英语现场解说员和全英语啦啦队,则是在教授英语。张嘉泉曾任福州华南实验小学校长,用身体教育学理念屡屡将“后进班”的成绩带至年级领先。

  “儿童智慧的根源,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可以说,越运动能力越强。”特级教师、福州幼教专家鹿海云说。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也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他还提出,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

   立法保障学生运动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个小时。目前不少幼儿园无法做到这一点。”在鹿海云看来,“过度保护、运动有效性与科学性不足是目前儿童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过度保护,既来自家庭,也来自学校。”鹿海云说。相比美国大多数家庭对孩子体育爱好的重视——他们陪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训练,中国的很多家长没有深刻意识到运动与孩子成长的关系。教师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往往会放弃、降低活动的难度和运动量,锻炼效果就大打折扣。

  “除了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运动外,还有很多锻炼可以融于日常生活。关键看有没有锻炼的意识。”鹿海云说,很多家长到离家不远的学校接送孩子,大多选择开车或者骑电动车,其实完全可以当作一次“远足”的机会,和孩子一起走回家。

  “必须用立法来保证孩子的运动时间。在不少国家,体育锻炼才是孩子真正硬性规定的作业。”省人大代表陈展弘说,比如日本的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学生放学后还规定要锻炼1小时;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学籍薄”记录在校期间的健康情况。为给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法律保障,日本于与2011年修订并实施了新的《体育基本法案》,并配套了《体育基本计划》,明确规定了国家和地方团体在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建设体育运动场馆设施等责任。

  陈展弘表示,美国人把体育视为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如伊利诺斯州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学校每天都得有体育课;加利福尼亚、肯塔基、缅因、密苏里、纽约、南卡罗来纳、佛蒙特等州也制订了学校健康与体育计划,要求确保体育课时间;田纳西州还有议员发起法案,要求从幼儿园至八年级每周保证150分钟的体育课。在英国,一年级至十三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周保证117分钟的体育课,学生参与校内竞技活动的比例高达78%。在法国,考大学时体育是其中的一门主科,体育方面的成绩占全部成绩的10%;体育总成绩包括体育课的成绩、竞赛的成绩和体育课的出勤率等,体育课出勤率过低的学生即使成绩不差,也有可能不及格。

  “从发达国家对儿童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用立法等强制手段强力推进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陈展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