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第一届全国青运会即将闭幕 点亮青春生生不息

27.10.2015  10:17

   点亮青春 生生不息

   ——写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 刘亢 沈楠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两百多年前,家乡福州、尚未成年的林则徐就吟诵出凌云之志,展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不凡抱负。

  “我们把历史刷新写上现在,我们把梦想实现捧给未来”——今天,中国青年在英雄故里同样迸发出万丈豪情,呈现了当代青年的务实担当。

  从榕城这座孕育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先贤志士的城市,回望百余年中华民族抗争求索的不屈之路,前瞻“两个百年”目标的日渐接近;青春中国的理想、小康中国的畅想、未来中国的梦想从未如此闪亮!

  第一届全国青运会火炬即将熄灭,但它点亮的青春永远光辉熠熠。在角逐中锲而不舍,在对抗中超越自我;这些跃动的青春身影,这些奔放的活力画面,是梦想中国的生动写照。激越青春,生生不息!

   赛事转型

   找准中国体育发展方位

  百年现代奥林匹克史,留下了无数英雄故事。很多年过去,人们也许会不记得那些凯旋的胜利者,却依旧铭记那些用悲壮的奋战阐释体育胜负之外更多意义和价值的人们。

  阿赫瓦里的名字已经被铭记了40多年,这个来自东非坦桑尼亚的马拉松运动员说出了奥运史上最感人肺腑的话语:“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远的地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让我完成比赛。”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曾经这样引述他人的话来阐释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的真正意义在于参与而非获胜,正如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征服他人,而在于自我的努力和奋斗。”

  中国健儿在奥林匹克的长卷上,同样写下过无数英雄故事。2006年都灵冬奥会,20岁的张丹摔伤之后忍着剧痛带着泪痕和搭档坚持完赛。那枚双人滑银牌的诞生,成为中国体育英雄追寻赛场卓越、实践奥林匹克精神的经典故事。

  然而,中国在成为体育大国的道路上也曾遭遇“金牌至上”的困扰。全运会柔道“假摔”让金,往自己篮筐里投球求败……丑陋现象一度令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