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透视:“三张清单”释放哪些信号?

11.09.2014  23:10

遇到有利益的事,许多部门都来管。碰到麻烦事,很多部门就开始踢皮球。”“‘权力’瘦身是政府‘自我割肉’,如何防止简政放权重量不重质?”“地方政府能承接好下放的审批权和监管责任吗?会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用“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详细解释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发展思路,有力回应了外界关切。

以法定责任治权力缺位

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一年多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5年任务两年完成,改革决心之坚定、力度之强劲前所未有。但一些部门“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的问题依然存在。

遇到困难时,有关部门说这属于经营问题你们自己去解决,当遇到一些有利益的事情,他们就把手伸得很长。”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达沃斯论坛年会上的发言,直指时下一些部门“见矛盾就让,见利益就上”。

放权”并非“放任”,“简政”不是“减政”。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提出,在“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之后,还要拿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建立和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没有事情做了,而是提出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更高要求。反垄断、反商业腐败、打击侵权假冒等都是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责任。有的干部并非故意不作为,而是面对新形势出现了“能力恐慌”,“责任清单”十分必要。

经济学家常修泽表示,“责任清单”对当前存在的三种倾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权力被削弱后无所事事;二是对市场作用有误解,认为政府“无形的手”可有可无;三是对改革、反腐等有抵触情绪,消极怠工。“这些新问题需要建立责任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