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华言论频现 激发华人深思 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28.07.2014  14:20
  近年来,“辱华”言论频频见诸海外媒体及电视平台。面对频发的“辱华”事件,我们在愤怒声讨之余,亦要深思,是什么为其提供了生根的土壤,而当事人的一句“对不起”是否能有效遏制偏见?用实力赢得尊重,仍是华人群体在融入主流之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福克斯主播辱华言论

  引发华人群体强烈愤慨

  7月10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贝克尔说“中国人是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单一威胁”,并宣称“中国人在美国学习电脑技术后,回到中国会非法入侵美国电脑系统”,其间出现了“中国佬”等辱华言论。

  贝克尔的奇谈怪论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国会众议员赵美心、加州参议员刘云平、加州众议员周本立、前众议员伍国庆等先后发表声明,谴责贝克尔的种族仇恨言论,与此同时,在美华人团体也纷纷抗议。

  事件持续发酵之下,全球29个国家的华裔代表15日联合发表声明,谴责贝克尔的辱华言论,并呼吁全球华侨华人必须团结一致,发出声音。

  抛弃“受害者”心态

  华人当自强

  面对辱华言论,有专家指出,“受害者”心态应该摈弃。歧视言论多是某些庸人狂妄之语,拿起法律武器正当维权,理性发声必不可少,但不用对此过度反应,更用不着对此自怨自艾,愤世嫉俗。

  歧视面前,提升华人自身素质和形象,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是对辱华最有力的反击。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海外华人也渐渐走出了早期华人移民的困顿形象,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不乏其人,他们从餐饮、零售等行业中逐渐跻身律师、医生、大学教授等职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华人精英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贵的是,他们在自身追求卓越的同时,也积极融入主流,尽其所能为住在国做出贡献。他们勤勉踏实的积极形象,也赢得了主流社会的赞许。

  在新生代华人群体中,我们也能看到可喜的一面。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外华裔新生代人才辈出,不少人成为社会精英和各界翘楚,成为华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年轻人既是今天海外华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明天的创造者和希望所在。 

  (冉文娟 范超)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