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上海企业:新常态寻找新机遇

02.11.2014  17:35

新华网上海11月2日电(记者叶健 徐润南)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进入新常态,对企业是挑战还是机遇?中国作为金砖市场的“领头羊”,外国品牌步步紧逼,本土品牌又何去何从?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的“从企业看信心”采访活动来到了上海,黄浦江畔的“弄潮儿”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经济周期有起有落,发展机遇常有常新。

新常态更利于企业转型

宝钢,伴随着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钢铁企业。过去十年,钢铁行业是中国经济腾飞最直接的受益者。但是,在房地产行业的疲软、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钢铁行业步入了艰难时期。严峻的形势下,信心从何而来?

当记者来到宝钢汽车板车间时,车间主任骄傲地说,这是宝钢最贵的钢材。如今,宝钢的汽车板占到国内汽车行业一半份额。

目前,宝钢的产能不过占全国的6%,但却创造了全行业50%的利润。在宝钢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汽车板业务。

效益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来自辛苦的积累。在回忆往事时,宝钢汽车板技术服务首席工程师鲍平依旧心潮难平,“宝钢开始做汽车板的时候,成品率只有1%,真是做一块亏一块。但董事长就是发狠话,说我们不能只顾着赚钱,就是亏钱也要干好汽车板。”正是有了当年的“”,才有了今天的顺。

如今,钢铁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现实如同钢铁一样冰冷。面对未来,宝钢是否还能信心如昨?

当然,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是好事,这更加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宝钢集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斩钉截铁地说,“过去中国钢铁业一直是被需求拖动,所以忽略了产业优化。现在行业供大于求,企业也冷静下来,自然会不断创新以提升品质。

这并非一家之言。以色列素以“创业国度”著称,以色列知名创新咨询公司SIT创始人德鲁·波意德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需要在高附加值产业有所建树。未来5年内,中国将会进入创新的爆发期。这也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