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微动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03.12.2014  18:20

 

讲座题目

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微动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讲 座 人

徐佩芬

讲座人

职称、职务

研究员

主持人

吴波

讲座类型

R自然科学

讲座对象

全校师生

举办时间

12月5日

16:00-17:30

□社会科学

举办地点

思源楼六楼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徐佩芬研究员,该所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博士后。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科技奖(傅承义奖)获得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主要从事地震层析成像及微动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参加了科技部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研究。承担完成了多项大型企业资助的微动勘察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科研成果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微动勘察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控热构造(深部隐伏断裂)探测、煤矿采区陷落柱探测等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城市地质调查及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微动勘察技术用于探测土石界面、“孤石”、岩溶、活断层等,取得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探测成果。

讲      座

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展开,往往会面临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如沿海城市的海积、海冲积、冲积平原和台地等多种地貌单元,“软硬交错”地层(含孤石),还常遇到断裂破碎带和溶洞等特殊地质构造等,需要采用物探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本次讲座针对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复杂地质问题,介绍一种全新的微动探测方法。与传统物探方法不同,微动探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城市强干扰、多障碍的复杂环境。在讲解原理、方法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工程应用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用、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