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15万种食品有了“身份证”
“厦门已对市场在售的15.1万种食品配‘身份证’。”近日,记者从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该市已基本实现食品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据了解,“可追溯”分为两个方面:对2.2万家经营主体在厦门销售的食品,监管部门都可通过相关系统查询其“身份证”,进行追溯监管;在大型超市,市民也可通过监管部门安装的查询终端对食品进行溯源查询。接下来,围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该市监管部门将制定食品安全问题清单,加大食品安全抽检力度。
为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厦门市建设了90家“菜篮子”调控 基地 。该市已建成2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共有150多个品种蔬菜被纳入追溯系统管理。作为全国较早实施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城市,厦门每月检测上市蔬菜5万多批次,针对该市70%以上 农副产品 来自外地的特点,目前已建立入厦蔬菜交易数据库,防控食品输入型风险。
此外,该市各区、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分别梳理制定出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明确各自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要风险点和整治重点。例如,思明区拟以无证餐饮整治、食品流动摊贩监管为重点,加强部门间协作,规范餐饮服务企业经营行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湖里区拟着力推动豆腐作坊集中生产、集约经营试点,努力打造小作坊加工示范区;集美区以规范学校食堂餐饮安全为突破口,并已于去年12月29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召开了规范食堂现场会,推广华大食堂餐饮安全管理经验;海沧区以辖区工业、文教产业、行政机关集中区集体用餐配送监管为重点,正着手制定集体用餐配送监督管理办法。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市政府拟投入2500万元专门用于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并要求各区政府在农村建制村和城市居委会配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争取形成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