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食”尚 文明餐桌行

28.04.2020  16:21

  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特别是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多次提倡:“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餐桌文明一时上了热搜,舌尖上的战“”关系着你我他,需要共同参与、共同维护。

  拒食野生动物,必须“管住嘴”。疫情发生后,禁食野生动物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专家表示,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说来源于野生动物,滥食野生动物,苦果最终还是由人类“买单”。因此,禁食野生动物刻不容缓,应坚持立法与教化并行。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鼓励群众主动检举揭发非法加工、销售、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同时,个人应提高健康素养,坚持将预防关口前移,自觉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做到市场不交易、餐厅不提供、个人不食用。“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活路。

  使用公筷公勺,不是“瞎讲究”。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我国餐饮的主要用餐方式,但却无形中为各种致病细菌、病毒传播制造了机会。因此,使用公筷不是矫情,而且健康和文明。日前,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提倡“拿起公筷,点亮文明”。倡议发出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广大市民纷纷点赞,不少餐饮企业闻令而动,率先提供并使用公筷公勺,以身示范,彰显社会责任。不过,也有部分人员表示“使用公筷公勺很麻烦,还可能会影响亲情”。其实不然,使用公筷公勺是对他人健康的尊重和保护,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实在的关爱?当然,公筷公勺的推广不能是一阵风,而应乘势而上、趁热打铁,将其固化为民众普遍的健康生活习惯,着力让文明就餐成为生活常态。

  践行光盘行动,不做“必剩客”。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由“内防扩散”转向“外防输入”,各地市已全面拉开复工复产,抢抓经济发展新局面。不少网友表示:“终于可以放开吃喝了”,于是点餐选择大份、加料加肉是初级阶段,更有甚者凭借自身消费能力,点下一本菜单。这种报复性点餐不仅与文明用餐、俭以养德背道而驰,而且剩菜剩饭也会给环境增加不必要的负荷。因此,做一名“”心者,坚持厉行节俭、理性消费,做到按需点餐,适量点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漳州文明网 漳州110 黄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