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瓷都普法新路 圆法治德化之梦——德化县“六五”普法工作综述

01.09.2015  11:43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东邻永泰、仙游县,南接永春县,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县域面积223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0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2.2万,其中常住城关人口20.46万,城镇化水平达73.1%,是全省典型的“小县大城关”县。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素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称,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为目标,不断提高全民法治信仰,把普法宣传和社会治理作为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和谐共融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抓,力求普法宣传“接地气”、法治文化“合胃口”、法治创建“入人心”,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平安德化保驾护航。先后荣膺“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全国文明县城”、“省级首批平安县”、“省级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突出保障机制,“六五”普法顺利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 “十二五”规划,及时批转下发“六五”普法规划,对全县“六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级各部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健全普法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区)“三级”普法学校227所(其中县普法学校1所、乡镇18所、村(社区)208所),建立“六五”普法讲师团1支32人,普法志愿者队伍1支1031人,“爱心法律服务队”1支60人。

      ——完善考核体系。积极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把“六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和绩效考核的范畴,制定了机关单位、学校、企业、乡镇、村(社区)5个不同类型的“六五”普法考评标准,为全县“六五”普法考评提供依据,形成了职责明确、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等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促进“六五”普法工作规范化发展。

      ——经费保障到位。县、乡把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县本级经费从“六五”普法开始按人均0.8元的标准核拔,各部门、各行业经费做到实报实销,为普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突出工作重点,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普法平台全面拓展。紧抓全省首个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县机遇,立足“大城关”,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内涵、形式和载体,打造独具德化特色的普法品牌。一是搭建特色阵地。率先在全市建立县、乡、村(社区)普法学校,依托寺庙、“祖厝”等设立普法学堂,并结合德化传统民俗,将相关法律法规编成高甲戏剧、普法山歌、木偶小剧、南音等形式进行宣传;投入52.6万元在城区唐寨山森林公园创建“法治文化广场”,融入陶瓷、旅游和法治文化,使市民在健身、休闲、游憩的同时近距离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年受教育人数达40多万人次,让广大干部群众全方位知法学法懂法。二是嫁接新闻媒体。在电视台开设《观点致胜》、《重案组》、《女人故事》、“交通违法曝光台”、“平安德化”、“法治访谈”、“瓷都法眼”和“百姓热线”等专题栏目,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法律常识。五年来,播出相关法治新闻2000多条次、《瓷都法眼》500多篇、《百姓热线》500多期。三是推行“互联网+普法”。创办“瓷都法制网”,开设网络学法、举案说法等14个普法专栏,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阅读、交流和互动的法治教育平台;结合微信、手机短信开通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法治宣传平台,打破了法治宣传工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形成了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的生动局面。

      ——“法律六进”活动不断深化。一是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实行领导干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每月一课、政府每年举办4次以上大型法治讲座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每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建立健全新进、新任人员法律考试制度,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新任、新进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合格率达100%。以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巡视组、省审计组来德化开展巡视、审计为契机,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五年来,依托“瓷都讲坛”、“道德讲堂”等载体,举办法治辅导讲座500多场次;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等法治宣讲主题活动650多场次;全县干部职工3万多人次参加各类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二是青少年学法多样化。大力推广学生主课堂法治渗透教育的做法,确保学校法治教育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配齐配强中小学校综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和交通辅导员,开展好法治讲座。在南埕社会实践基地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了2个县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年接受法治教育人数达2万多人次;县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率先在全市组建法治报告团,在各中小学校开展巡回法治讲座50多场次,该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三是群众学法大众化。结合该县率先在全省开展的“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采取开门迎群众、出门找问题、上门解民忧、进门送温暖的“一带一”、“一帮一”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经验做法在《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刊物上专题报道推广。针对该县农村留守老人居多的特点,完善了“党支部+老人协会+互助组+志愿者”的留守老人服务管理新机制,在农村社会治理和普法宣传中充分发挥留守老人情报员、宣传员、参谋员、调解员、辅导员、监督员的作用,该做法在《八闽快讯》被推广宣传。举办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讲座和培训,围绕重点时段和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受教育城乡群众达60多万人次,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达100%。四是企业员工学法常态化。建立健全企业干部职工学法制度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大力开展“平安企业”创建和“送法进企业”等活动2500多场次,提高企业科学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效化解企业风险的能力。针对企业欠薪时有发生这一新常态,健全了“欠薪举报”、“法律援助”等制度,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和送法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员工走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专项法治宣传扎实有效。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先导职能作用,将法治宣传与重点项目建设和征安迁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普法先行、法律评估和调解跟进等形式,为全县和谐拆迁、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彭村水库工程建设成为全省在建水利项目推进速度最快的项目,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厦沙高速德化段仅用120天完成了土地征收5500多亩、拆迁房屋236座、12万多平方米、迁移“三杆”及管线320多公里等征迁任务,创造了“零上访”“零障碍”“零阻工”的和谐征迁好成绩,得到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同志批示在全省学习推广,省高速建设指挥部在德化召开现场观摩学习会,其经验做法在《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报刊上专题报道推广。

      突出法治建设,“法治德化”创建取得实效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制定出台《中共德化县委“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把公众参与、听证论证、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二是完善领导接访制度。开通“政风行风直通车”、“一线通”、“政风行风热线”等平台,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制度,积极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信访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五年来,县领导参与接访活动956人次,接访群众204批502次,办理信访事项182件。三是推行权力公开透明。作为省纪委确定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大力推行县委、人大、政府及其部门、乡镇权力清单制度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德化特色的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之路,该做法在中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国纪检监察报》以及省纪委《党风廉政研究》等刊物刊发,并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倪岳峰专门莅临我县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四是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各项机制,健全执法评议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今年2月,编印了《行政执法单位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使全县行政执法部门有了一部可查可循的法律“百科全书”,该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五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规范县乡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自投入运行以来,现进驻33个部门、388个审批服务事项,设立20个独立窗口和1个综合窗口,五年来受理各类事项34.84万件、办结34.62万件,承诺件的提前办结率76%。去年5月,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整合部门和中介12个服务窗口,按照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监督管理模式,让全县农村产权交易能对接、有平台、有保障,该做法得到了省委副书记于伟国等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福建卫视、福建日报社、泉州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做了20多次专题报道。

      ——扎实推进公正司法。积极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扎实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侦查、公诉、审判、执行等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公安局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和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创新“多证合一、细化社区、网络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推行“三警”合一、“阳光警务”和“美丽警务”,打击“实际神”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得到中央政法委充分肯定和公安部表彰。五年来,立各类刑事案件8678起,破3387起,命案破案率100%,抓获犯罪嫌疑人2576人,追缴赃款赃物520万元。检察院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积极参与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年来,批准逮捕刑事犯罪案件589件890人,提起公诉1301件2115人。法院把为民、惠民贯穿于司法审判始终,依法公正审理涉及民生问题及群众权益的案件。建成全国首个“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基地”,在泉州市11家基层法院中成立首个“家事审判庭”,成立全省第三个“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版权保护协会,自2014年4月运行以来,共审结陶瓷行业版权纠纷130多件、侵权物品15万余件,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今年6月,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厦门联合举行德化陶瓷产业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结项暨新闻发布会,向全球推广德化做法。五年来,受理各类案件28115件,审执结26546件,结案率94.4%,其中审结刑事案件1438件2215人、审结民商案件14613件。

      ——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政府法律援助制度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建立“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援调对接”工作机制,完善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县调解中心与乡镇调委会、行业性调委会、村居调委会对接的“大调解”工作平台,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先后成立国土、交通事故、消费者权益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缓解国土、交通、消费者权益和医患矛盾纠纷。规范公证服务窗口建设,启用公证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公证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作用。抓好外来人员、邪教人员、涉毒人员、归正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管控,健全帮扶教育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服务和管理。2014年,依托憨鼠爱心小分队建立“爱心法律服务队”,每月开展一次以上“法律服务走基层进万家”活动,实现法律服务关口前移,变“坐等”为“上门”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该做法在国家、省、市主流媒体网站和《福建日报》、《泉州晚报》上宣传报道。五年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案件4665件,办理各类公证2505件、法律援助案件1983件、各类诉讼辩护及代理案件3277件。

      ——加强行业依法治理。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打击力度,依法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行为,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五年来,组织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检查600多场次,出动执法人员5000多人次;制止土地违法行为156起,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156份,涉及土地面积28496平方米,依法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47件;整顿农资经营企业1130多家,立案查处21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50多万元;开展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全县国有集体企业100%签订集体合同,非公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235份,覆盖企业1200多家,覆盖面达95%;加大对违法违纪和经济案件查处力度,完成130个项目(单位)的审计调查,查出违规资金78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94038万元、审计核减工程款1176万元。二是强化企事业依法治理。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制、员工管理制、监督制度、厂务公开制、职工代表大会制等,引导企业依法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自觉遵守市场竞争规则,推进企业依法建制、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处理经济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2014年全县工业纳税6.94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0.5%。

      ——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一是“三级联创”形成合力。率先推行县、乡、村(社区)法治建设“三级联创”,形成以司法局和民政局指导把关、乡镇督促协助、村(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县“民主法治村”创建面达100%。二是村级换届选举有序开展。着力破解“人口外流弃选、村情复杂难选、形式多样贿选、权责不实扰选”等四大难题,依法推进全县191个村、17个社区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目前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部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有序推进。三是阵地建设不断强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规范台账资料,实施 “四民主两公开”和“一村一特”品牌化管理。以城区两镇为重点,全面推行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服务管理精细化、信息化、责任化,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和自治功能。目前,全县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全市民主法治村(社区)”29个。

      通过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法治德化”创建,全社会学法、用法氛围浓厚,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一是社会法治环境良好。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严格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已形成常态,行业管理步入法治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二是执法机制更加健全。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各自工作重点,着力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以及服务承诺等制度,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执法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该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县,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被农业部确定为2012年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和2015年农业法制建设与政策调研项目单位。三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4年,全县实现GDP170.15亿元,增长10.2%;公共财政总收入14.92亿元,增长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1亿元,增长10.3%。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GDP69.4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1.3%、55.8%,位居全市第4 位、第3位。四是社会安定稳定。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创建活动,全县群众安全感保持在较高水平,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并5次进入全省前十位。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
我市发布28条措施
  昨日,中国(福建)东盟合作论坛在福州举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