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福州开元寺"学术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13.09.2014  20:34

佛教在线福州讯  2014年9月12日,“海上丝绸之路与福州开元寺”学术座谈会在福州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十余家两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在福州共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在哪?”这一话题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历史文献学研究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戴显群认为,福州是中国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历史上福州开元寺对外交往非常频繁,这也是建立在福州对外交通发达的基础上。

据载,秦汉时期,福州与海外已有了初步的海上交通,当时的福州东冶港是南北海运的枢纽和对外交通的港口。两汉时期,福州东冶港是全国四大对外港口之一,不仅开辟与中南半岛的交通航线,还开辟跨越大洋与日本、夷洲(台湾)、澶州(菲律宾)交往的东海航线。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引经据典复原了1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与福州开元寺的关系:东冶港就在福州开元寺前。三国时期,东吴景帝孙休于260年在开元寺东侧置典船校尉,负责组织在福州地区建船。南北朝时开始,开元寺就与外国寺院、僧人交往,唐朝时被官方指定为接待各国来闽僧人之会所,宋元时期成为外国僧人来华研习佛教中心。

由是,福州开元寺联合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园瑛大师研究会等多家机构共同举办此次学术座谈会,再续“海丝”缘。两岸专家学者追溯福州千年古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并就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前院长孙家洲教授强调,当下“海丝”研究方兴未艾,佛教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应是“海丝”研究的重要方面。

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张福建、台湾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远义、台湾联合大学教授刘焕云、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岗峰等多名两岸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振“海丝”辉煌,要继往开来,重视文化的对外交流、中华文化的弘扬,让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出去。

福州开元寺是目前福州保存的最古老佛教寺庙,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还是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天台宗祖师园珍大师、印度密宗高僧般若怛罗大师于唐代入华修学之地。如今,该寺致力佛教历史、文献的挖掘整理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已成立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福州开元寺志略》等诸多著作,并在泰国建佛教中心。

曾留学斯里兰卡,多次赴东南亚举办禅学讲座的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表示,福州开元寺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希望为福州建设两岸交流的窗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城市尽到自己的一份力。(文:罗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