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赶在涨潮前建好灯桩气象自动站

21.08.2017  21:52
   8月17日早晨6时30分,一辆满载着设备仪器、工具和工作人员的中巴车从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出发,驶往福州市连江县渡口码头。他们要赶在下午海水涨潮前,在远离闽江口海域约四十分钟路程的灯桩上完成一个六要素自动站的安装。
   这是福建省气象部门第一次将气象自动站安装在海上灯桩上,用于提升航道的气象探测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 
灯桩建在礁石上,它伫守着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与转向,也提醒着过往船只躲避碍航物,注意安全。大船靠近容易触礁发生危险,这次出行,靠着大船载人、小船载物,两船接驳后用小船分批将人和设备送上礁石。
   “慢一点,不要急,看准了再跨过去!”,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的郑俊锦提醒大家留意脚下安全。原来,两船贴近,从大船跳到小船,这个简单的动作却暗藏危机:翻涌的海浪使船只不停晃动,一旦踩到空隙,被船只挤压就有生命危险。待小船靠近礁石,大家手脚并用,找准位置站稳脚跟后,再合力把装备抬上去。
   除了太阳能板、电源箱、立柱、各种传感器等设备和其他工具外,建设队还自带了三大桶自来水。这是作何用途呢?郑俊锦解释道:“两根立柱底部的膨胀螺丝钉需要泥浆来固定,不能使用海水制作泥浆是因为海水里面有盐,会和水泥起反应,破坏泥浆的强度。
   灯桩高约15米,上去的唯一通道是墙面上的15个空心铁圈。部分铁圈受海水侵蚀已经生锈,十分硌手,也没有护栏,垂直上爬需要格外小心。空手上去尚且不易,那么多沉重的设备怎么搬上去呢?好在工作人员早有准备,自带绳索用于吊拉。底下的人将东西系紧,抬头大喊一声“拉!”,上面两三个人就一起使力把东西“”上去。
   设备当中,要数太阳能板最让人“头疼”。为了避免设备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损坏,厂家用厚重的木箱进行包装,如果连着木箱一块提拉将十分沉重。裸露的太阳能板在粗糙的灯桩柱上要是产生磕碰,可能导致故障。工作人员去掉木箱,把它系在绳索末端,上面的人小心翼翼往上拉。一阵海风吹来,太阳能板朝向柱壁,大家立即停止动作。烈日当空,三个大汉的衣服已经湿透,但是他们不能着急上拉,还要耐心等待海风转小,慢慢地将面板转向外侧。“用力,拉!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太阳能板成功“上岸”。
   灯桩顶部的过道不足一米宽,有人负责拉拽设备,有人负责安装组建,有人负责定位打孔,加上一地的零件设备,过道显得尤其狭窄。几个大汉蹲在地上,往往需要后退侧身,才能让别人通过。
   太阳渐渐上爬,温度也在渐渐升高。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贴在身上,头发夹杂着海风的湿气和汗水湿了干,干了湿。经过几个小时的日晒,大家都满脸通红,郑俊锦短袖上衣盖住的地方白皙,晒着的地方通红,两条胳膊红白分明。
  “傍晚涨潮,底下的礁石会被海水慢慢吞没,我们必须在涨潮前完成建设任务”,郑俊锦催促同伴加快进度。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大家午餐就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简单充饥后又马上埋头投入搭建工作中。
   下午5时左右,在接到福州市气象局确认数据接收成功的电话后,大家迅速整理好工具马上离开。此时,海水已经吞没约三分之二的礁石。
   伴着落日的余晖,灯桩气象自动站挺立在海上,开始了它的监测使命。(中国气象报福建记者站谢玉丽、省大探中心、福州局信保中心)

 
图为工作人员拆开太阳能板包装,以便于用绳索将其拉至灯桩顶部


图为工作人员在用拉锁固定设备


图为工作人员在为太阳能电板做最后的固定工作


图为工作人员在海上灯桩顶部为探测设备加强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