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走茶山、入大棚、下水塘 农林大学师生赴岩服务“新农民”

17.07.2014  22:36

    7月5日-9日,福建省农林大学管理学院10多名师生来到龙岩,开展了为期五天主题为“走群众路线,送财会知识,助推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曦’字既体现我们比较青春向上的小集体,然后也象征新农村发展也是在慢慢上升的状况。整体含义就是我们有一颗向上的心,希望为新农村建设做一点微薄之力”,本次活动的宣传员刘宁澜同学告诉记者,出发前他们特意为自己这个团队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启曦小分队。

    为什么这次活动的地点会选在龙岩?据本次实践活动的带队老师,农林大学的陈发川介绍,省农办办了一个“新农民”培训班,里面有很多搞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的学员,他们提出自己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欠缺,于是邀请财务方面的专家实地去调研、指导。“这方面,龙岩学员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于是我们决定把本次调研地点定在龙岩”。

    陈发川表示,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带着会计系的学生下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这些学生在学校里面学的很多都是财务知识,但是理论和实际结合比较少,我们借这个机会让他们下去锻炼”。从漳平到上杭、连城。五天的时间里,这支启曦小分队马不停蹄,在龙岩的3个县(市)留下足迹与记忆。

    漳平:“喝豆浆”长大的茶树

    7月5日,启曦小分队来到龙岩之行的第一站漳平。

    在省级龙头企业鸿鼎茶业,董事长李志鸿带领来访者参观了茶厂与茶叶培植基地,并向师生们介绍了台湾创业园和鸿鼎茗茶。

    最令师生们印象深刻的是该企业以豆浆灌溉茶树的独特种植工艺,同学们纷纷表示,第一次看到“喝豆浆”长大的茶树。“我们的永福高山茶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高品质高水准出品,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我们施用‘豆浆’作为茶树的肥料。”李志鸿表示,他们用黄豆添加生物益菌、红糖等发酵、稀释制成特殊的“豆浆”,通过喷灌设备浇灌到茶树的根部。这种“豆浆”不仅可以为茶树提供易于吸收的植物性蛋白,还具有分解有机质、改良土壤,抑制病菌、净化土壤等特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茶叶的饱嫩度和可采周期,更能提升茶叶的香气。

    上杭:昔日荒地变身绿色果蔬园

    告别漳平,启曦小分队来到上杭,走进蛟洋镇一家计划生育家庭农场。

师生们在攀谈中了解到,如今绿油油的果蔬园,曾经竟是一片荒地。两年前,李国先和妻子将这块地承包下来,先后种上了西红柿、苋菜等蔬菜。

    后来,依靠“计生家庭发起人+家庭农场+计生家庭参与户”的计划生育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果蔬园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今,这100亩的分散农田建起了94个蔬菜大棚,通过大力发展各种特色或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年产值达到150万元以上。

    调研中,针对李国先提出大棚内湿气重,冬季水汽覆于薄膜表面以及虫害导致减产的问题,黄怡老师提出安置通风系统、借鉴福建农林大学的新技术“以虫防虫”等建议。

    连城:财会讲座 互通有无

    在连城鹧鸪村,师生一行专门为当地村民举办了一场财会知识讲座。

    讲座上,黄怡老师向参会村民普及了相关财会知识,并与在座“学员”就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学员”们求知若渴的态度令在场的同学们感到吃惊与汗颜,许多同学表示将更加珍惜校园的美好时光,认真学习。

    “下乡不是一味地向基层传递知识技术,同时也是双方之间‘教学相长’的过程。”,黄怡老师说,基层农民在长年累月务农的过程中,梳理、总结了许多经验,这些宝贵的课外经验非常值得校园里的师生学习。

    随后,启曦小分队的成员们陆续走访了一个金线莲种植基地和一家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许多同学还亲自下水塘,与台湾“呆萌”泥鳅零距离接触。

    收获: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很关键

    “农村很多方面真的是慢慢在发展”,刘宁澜同学说,本次实践活动给她留下不一样的农村印象,此外,她对农村风光也是称赞有加,“龙岩的荷花真的特别漂亮,我之前住在福州,比如那个莲蓬我是从来没见过,成片的莲花更是没有见到过”。

    刘宁澜还告诉记者,小分队成员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有过交流,他们觉得本次实践活动让他们明白了“知行结合”、“学以致用”很关键。“这次下乡主题是比较接近自己专业的。当你切身把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时候,你才觉得我是真正学到了什么”,刘宁澜说,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实际,服务于“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让她很有成就感。

    本文发表在东南网龙岩频道。

(李凌生 郭泽辉 林怡婷 林逸玲 范舒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