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美国冻牛肉藏身北京批发市场 网上依然在卖

20.07.2015  11:52
商家出售的牛肉并无中文标注 菜市场里,摊贩向记者展示“美国牛小排” 在冷库附近的店铺里记者等待验货

  一个破旧的牛皮纸箱子,里面装着的货物价值4000多元人民币。

  它全身没有一句中文,只是贴着各种英文字样的标签:“BONELESS BEEF SHORT RIBS”;“PACK DATE 12/30/14”;“USDA CERTIFICATE NO.058562 APROVED FOR EXPORT”;“KEEP REFRIGERATED OR FROZEN”……

  这些英文翻译成中文便是:“无骨小牛排”;“包装日期14年12月30日”;“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证书编号058562,允许出口”;“保持冷冻”。

  但是,目前在中国所允许进口牛肉的国家名单里,并没有美国。这个装着12块冻牛肉的纸箱子上也没有中国的检疫证明标识——在玉泉营冷库东侧胡同里,一家商铺的店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展示了这箱牛肉样品。

  “这是走私进来的,你先看看货。”店员以为在他面前站着的,只是一位采购员。

  事件

  严打走私冷冻肉

  网上店家依然卖

  最近的一个半月,走私冷冻肉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 6月23日,新华社记者发表《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 7月9日,有记者微信号“食品安全参考”上发文《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于是一场所谓的“僵尸肉”之争开始了。

  虽然这场笔头上的“争战”没有定论,但是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2015年第29号)》,三部门联合打击走私冷冻肉行动开始了。

  此后各地发现走私冷冻肉的新闻不时出现,然而北青报记者仍然能够在网上找到声称销售美国冷冻牛肉的店家。事实上,自2003年美国出现首宗疯牛 病病例后,中国就下令禁止美国牛肉进口,至今禁令仍未解除。这就意味着,这些来到内地的美国牛肉都不可能是从合法渠道进口而来。

  北青报记者在网上联系到一家名叫“胡家湾海鲜”的网店。对方声称他们销售的美国安格斯牛仔骨是从批发商那里批来的,每片150克左右,25元一片。

  北青报记者问及能否确定批发商卖的真是美国牛仔骨,对方称“没问题”,并且表示他们的货都是送往饭店的,“高档饭店的西餐厅,做牛扒的”。不过,对方并没有透露批发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