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泰宁尚书第:留得住的乡愁
新华网福州2月19日电(程立葳)“一直以来,泰宁县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尚书第这栋古建筑,尽管县城一直在改造、拓宽,但从来没有想要拆除包含尚书第在内的这片泰宁古城区。”福建泰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南发说。如今,这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成为当地旅游业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耐得住寂寞”的泰宁古城,成了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在这个春节里成为泰宁旅游的“热门景点”。
泰宁尚书第,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府第,位于泰宁县城繁华路段,与热闹的泰宁县市民广场仅一街之隔。
这栋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大型民居,总占地面积达5220多平方米,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作为泰宁县旅游业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泰宁尚书第是游客必去景点之一。
走进这座距今已近400年的古民居,你便能感受到它的古朴与庄重。迎面是贯通五幢主体建筑的甬道,甬道的路墙均以坚石砌就,行走其间,让人肃然;门口高大气派的石抱鼓,门额上的石匾,以及匾额的枋檩柱头上雕刻的各种精巧图案,无一不显示出原主人的特殊身份;建筑内部精美繁复的砖石雕刻、斗拱花饰,处处体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这一切能如此完好地呈现在游客面前,泰宁县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还传承历史文化的精髓,本着“能改则该、能修则修、能留则留”的原则进行修缮,做到修旧如旧、整新如旧。
2010年6月至7月,泰宁县连续两次遭受特大洪灾,当时,尚书第进水最深处达2.6米,整个建筑群在水中浸泡长达10多个小时,建筑本体和基础设施损伤、损毁严重。
为了修复尚书第建筑群,泰宁县在半年内投入了106.4万元;2011年,闭馆3个月,再投入近300万元。2014年12月,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保护规划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立项申请,2017年尚书第建筑群修缮工程基本完工。
对尚书第建筑群的修缮和保护,是泰宁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经验积累。
以尚书第建筑群为核心,泰宁还拥有保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明代古城,分三大片区,有20余条街巷、40余栋古建筑、9口古井等古迹,泰宁历代名人官宦在此聚居。
历史街区不仅是一座城市曾经的面貌体现,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近年来,泰宁县着力实施文化遗产传承工程,深化“记得住乡愁”古街区、古村镇保护计划,加快古城保护和旅游新业态开发。
据林南发介绍,为了更好地对泰宁古城进行保护、开发、利用,泰宁县投资5亿元人民币开发古城项目,聘请众多的设计、古建、旅游等行业的专家进行高端规划和设计,以尚书第、世德堂古建筑群为中心,建设状元文化、民俗风情、宋明商业、古建艺术等四大展示区,着力打造古城文化体验休闲中心。目前,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初稿已经完成,世德堂修缮工程项目已完成主体建筑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