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让座的道德窘境
日前,有关让座的新闻引人热议。先有孕妇因无人让座,堵地铁门逼停北京地铁,后有南京地铁上因女孩没让座,被大叔连骂3站路,甚至,公交车上粗暴“求让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让座本是社会文明范畴的事,让与不让都无关大是大非, 但当前过多的“请让座”道德规范,已逐渐成为“被让座”的道德强制,终成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为什么会屡次出现不让座甚至引起争端的情况呢?主要是索座的一方态度过于强硬、恶劣,自认为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觉得理所应当,甚至辱骂、动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道德绑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美国西雅图市的公交让座情况。西雅图市公交车也有年老及残疾乘客优先乘坐座位,座位上方有一个说明文字:“这些座位供年老及残疾乘客优先乘坐。如果司机要求你让出,请配合”,美国有一项交通法规对此也做了专门规定,所以即使公交车厢内略有拥挤,但有标记的座位一般都留给相应人士,一般人即使让这样的座位空置也不会占用。当然,因为国情不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和国外相比,毕竟我国的公共交通运载量大,拥挤程度远甚于国外,无法照搬国外做法,但要培育让座文明,国内还是需要多一些的规则意识和换位思考。
培育让座文明,需要知晓规则。在道德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当下,规则的明确与普及,显得重要。比如公交车上,本身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年轻人如果占用这种座位,在遇到需要让座的情况时,应该主动让座,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规则意识。但在高铁、动车这样的情境下,规则却完全不同。它实行一人一票制,对号入座。《铁路旅客运输规程》(2016年版)明确指出旅客的基本权利是“依据车票票面记载的内容乘车”。在老、弱、病、残、孕买站票的情况下,他们几乎无法从“规则”角度得到座位,因为没有人有义务给他们让座。所以,我们也不可义正言辞地谴责拒绝让座的一方。
培育让座文明,需要互相宽容。做法也很简单,需要帮助的乘客要主动与乘客协商,请求大家让座,只要做到有礼有节,大多数情况下,对方都会让出座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而微的利益诉求,但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论身处何种情境,都应当成为每一个年轻人牢记并践行的人生守则。而对于那些搭乘公交车的老人来说,只需要对每一位愿意主动让座的年轻人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就可以完成出色的良性文明互动。
培育让座文明,还需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老龄化社会来临,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应该更多的偏向于老年人,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大从业人员和服务机构的规范监管,提高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在公益宣传方面,要积极倡导广大市民主动提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激发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践行,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也能显著提升。(梅列区委文明办供稿 陈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