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赤脚医生”有大爱 坚守山村48年

30.11.2017  09:30
泉州:“赤脚医生”有大爱 坚守山村48年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七八位老人,或坐或立,有的在诊所内聊天,有的在诊所外悠闲地晒太阳。德化县赤水镇猛虎村的村民一有空,就喜欢到陈英强的卫生所坐一坐。小小的卫生所,俨然成为村民们每天聚会的场所。1970年,20岁的陈英强经过培训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这个职业他一做就是一辈子,助人无数。□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李宏图 文/图

  几十年来,陈英强的卫生所一直守护着猛虎村附近的村民。

  风雨无阻 48年守护小山村

  “我小时候,村里没有医生,村民生病都要去赤水卫生院,严重的还要用轿子抬到县城治疗。”陈英强回忆说,他深感村民不易,一直希望找机会改变这一状况。1970年,恰逢部队的卫生队到各乡镇培训卫生员,他当即报名参加培训。

  几个月后,他完成培训,就回到猛虎村当起了“赤脚医生”。从那时起,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不用再奔波了。

  “村民有需要时,我随叫随走。”早年交通不便,去哪里都靠一双腿。他记得,有一次戴云村一位老人生病了,老人的家人连夜赶到猛虎村请他出诊。当时已经是半夜,且下着大雪,他二话不说,背着医疗箱摸黑走了8公里赶到病人家。

  这样的出诊,有时候一天要好多次,难免会遇到危险。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湖岭村村民黄阿婆被倒塌的厨房横梁砸伤,他连夜赶到为她治疗。见老人独居,他特意留下来帮忙煮好饭并喂她吃完再回家。当时雷雨交加,他没有带手电筒,只能凭借闪电的亮光判断方向。黑暗中,他突然失足落入路旁两三米深的水沟中,医疗箱也摔破了。他挣扎着爬起来,到家时天都亮了。

  关爱病人 自掏腰包送温暖

  陈英强本着济世救人的情怀,不仅尽力救助患者,还自掏腰包热心助学、助老。

  2006年冬的一天凌晨,下着雪,岭边村的林阿婆患肺炎,陈英强连夜出诊。老人病情比较严重,需要挂瓶,“我劝她躺回床上挂瓶,在被窝里比较舒服,但她坚持在客厅,也不让我扶她进房间,我还以为她房间里有什么古董宝贝。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林阿婆家复诊,看到老人蜷缩在一张老旧的床上,身上盖着一块破旧的棉絮,且只能遮住下半身,身下垫的是一层厚厚的稻草。“我以为她女儿女婿不孝,结果跑去她女儿房间一看,发现他们的床上也只有一层薄薄的破旧被子。

  “他们家太艰苦了。”回家后,陈英强就打电话给当时还在赤水中学教书的大儿子,商量怎么帮一下林阿婆。最终,父子俩各掏200元,到赤水镇里买了棉被、被单、床单和解放鞋送给林阿婆。之后,他还联系了村里寺庙中热心的道诚法师,请对方帮忙长期关注老人一家。

  今年2月,陈英强突然收到一张2000元的汇款单,汇款人是方女士。原来,方女士20多年前曾受到陈英强资助,才能继续学业。如今,她寄钱来是要表达感恩之情,请陈英强用这笔钱继续资助困难学生。陈英强回忆说,1996年,《泉州晚报》刊登了一则求助新闻,德化县雷峰镇的学子小方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看到报道后,他立即为这名素不相识的学子汇去了学费,让她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没想到她仍记得这份爱心,并希望能将爱传递下去。

  助老扶老 带头创办爱心厨房

  2012年,热心的陈英强被推选为村老人协会会长。“村里的留守老人多,平时很孤单,有的甚至十天半个月没有和人说过话。”深感老人的不易,他决定改变这一现状。

  很快,他带头掏钱办起了全县第一个爱心厨房。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和爱心人士纷纷参与进来。如今,每个月的2日、17日和传统节日,村里都组织留守老人欢聚一堂,共享免费午餐。村里还设立了老人服务站,添置办公桌椅、电视、棋牌、图书等配套设施,并成立了一支由电工、理发师、医务人员及义工等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在“聚餐日”开展活动。

  近年来,随着爱心厨房知名度越来越大,德化当地党委政府和志愿者也大力支持,并将这种做法推广到其他乡镇。

  声 音

  小乡村里有大爱

  ·德化县委文明办主任 苏义和·

  陈英强48年的坚守,让小乡村有了大爱。这位戴云山下的“白求恩”,不仅温暖了山里留守老人的心,更浇灌了瓷都的文明之花。“爱心厨房”的互助暖心之旅,必将成为一段最美的身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