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稳就业、促就业?

21.11.2018  20:02

    开栏的话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考察时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稳就业、促就业?又该如何织密保障网,在社保、住房等方面,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本版从今天起推出“资源枯竭型城市探民生”系列报道。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就业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劳动者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着城市转型能否成功、整个社会环境是否和谐稳定。

  有困难

  传统产业难以为继

  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抚顺,因煤而兴,因煤而困。这座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史、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重镇的城市,因为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于2009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2013年,又被确定为资源衰退型转型城市。

  “抚顺的产业以煤炭及化工企业为主,企业倒闭或关停后,短时期内劳动力大量下岗,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加上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下岗人员中弱势群体较多,大多数下岗职工技能单一,甚至还有不少零就业家庭。”抚顺市人社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抚顺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链短而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过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而现代服务业中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滞后,旅游业、金融业引领和服务经济能力依然不强。”抚顺市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产业转型升级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年龄偏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人员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更倾向于招用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具有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工程师、高级技师。同时,当前企业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又低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速,再加上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人岗不匹配”,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此外,很多失业人员受就业观念影响,造成就业困难。“长期以来,我市以工业为主导,建市初期国营工厂数量较多,‘铁饭碗’思想根深蒂固,但随着经济转型、国企转制,产生了较多失业人员,而民营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用工数量增加,但不少失业人员仍希望在国有企业实现就业,不愿轻易到民营企业就业。”内蒙古乌海市就业服务局局长李东说道。

  同样,在江西新余和萍乡、四川华蓥等城市,也都面临着传统产业难以为继、就业结构失衡等问题。

  促转型

  改善营商环境

  促进多产融合

  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想彻底解决再就业问题,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走多产融合的路子。

  近年来,乌海市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统一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之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文化旅游业、电子商务业、家庭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促进带动就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华蓥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为华蓥提供了机遇,华蓥决心高标准打造中小企业孵化中心。2015年3月,10万平方米的多层标准厂房建成,商业配套区也同步建成。

  “由于有厂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企业可直接拎包入驻。”华蓥市投资促进局负责人唐扬友介绍,从签约到投产,快的一个月便可投产。不到一年时间,入驻中小企业孵化中心的中小微企业近30家,3000余人在这里实现创业就业。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少城市都在提供公共服务、为企业创造便利上动脑筋、想办法。

  “我们在这里得到了贴心周到的保姆式服务,企业要办理任何一个手续,都有专门的对接人帮助我们协调。”辽宁东北亚木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高兴地说。辽宁东北亚木业交易中心是抚顺县引入的青岛某集团投资9000万元的重点项目。抚顺县成立了协调小组,派出专人主动与企业对接相关事项,全程负责投资方在这里的各种手续,并配套建设了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管网等基础设施。

  今年以来,抚顺市着力推动一套标准、一个流程、一个窗口、一张网、一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工程建设,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为了整治政府失信,抚顺市重点以招商引资失信及政府拖欠款问题为突破口,组织8个专项督导小组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督导,共抽查项目280个,发现未履约项目31个,责令相关县区整改并持续跟踪督导。

  新余市渝水区将各类产业平台打造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对入驻示范基地的创业人员,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稳岗补贴、岗前培训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罗坊创业一条街”目前共吸纳个体工商户54户从事经营,带动当地121人成功实现就业。罗坊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目前已入驻知名企业8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467人。新兴产业园,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签约落户,吸纳数千人实现就业。

  教本事

  开展技能培训

  扶持走向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必然要求劳动力素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必须要跟上。同时,端惯了“铁饭碗”的职工也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面向市场寻找出路。

  “自从我参加了家门口组织的免费培训,不仅掌握了手工编织这门手艺,还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厂子找到了工作。”家住抚顺市望花区东里社区的王秀梅高兴地说。自从从煤机厂下岗后,42岁的她就靠给人做保姆贴补家用。今年3月份,她报名参加了社区劳动保障站组织的“送技术进社区”活动,通过3个月的免费学习,她掌握了针织类钩编技术并与一家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干着不累不说,企业还给咱交保险,还带我们去外地旅游呢。”王秀梅告诉记者。

  “针对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大、技能单一、身体弱的特点,我们开展了针织、小菜制作、家政服务、护工、按摩、美容美发等专业培训,这种培训不仅学时短、上岗快,而且就业率高。”抚顺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抚顺市共实现实名制培训城乡劳动力13124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1183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760人,创业培训1181人。

  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通过开设创业培训班,积极引导失业人员,利用市场调节作用实现其自主择业、创业。

  “在推动居民就业创业工作中,我们围绕‘增强实用技能’主题,根据就业创业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就业方向等特点,动态管理、分类施策提供‘订单式’技能培训、精准服务。”石拐区委书记陈建忠说。石拐区按照物业管理、月嫂、美容美发、营养师、收银员、会计、化验员、冶炼、社会工作、文秘等近百种工种需求,精细化开设了80课时—400课时的短期岗前、岗中专业培训计划。

  除了政府之外,企业也积极参与到职工技能提升中来。萍乡煤矿集团为职工争取政府再就业培训补贴,先后举办电焊、钳电、家政等转岗技能培训班12期,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中级技能等级证书405人,培训合格的职工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的还同时获得“特种作业操作上岗证”。

  在主动掌握新技能的同时,很多职工也在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我之前是国企员工,无论从薪资还是各种社会保障来讲,都是比较优越的,现在让我去民企或者自主择业,刚开始还真是有点想不通。”谈到自己择业观念的转变,曾是一名国企下岗职工的李英笑着说。“自从我参加了抚顺市组织的创业培训,授课老师说家政服务以后一定是朝阳产业,我就琢磨着要开一个家政公司。”现如今她的公司已经培养金牌月嫂200多名、育婴师100多名、育儿嫂500多名,登记在册家政员5000余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1万余人。

  58岁的石拐区职工郭悦平下岗后,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班,他从创业意识、计算经营和收入支出各方面学起,不仅打开了眼界,获得了新的就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更使他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激发了创业潜能。如今,他已发展起两个门店,不仅实现了创业致富,还吸纳失业人员十几人就业。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