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制, 让关爱服务更到位
如何帮扶重点青少年?过去,通常通过志愿者、爱心人士的志愿活动来推进,这一做法由于零散和不够专业,往往效果不明显。宁德市蕉城区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尝试为重点青少年提供更专业的帮扶。
志愿者教孩子玩积木游戏。
专业帮扶
效果就是不一样
“原来我不开朗,现在我变得乐观了,也明白什么叫团结,什么是彼此信任。我还知道了,别人能完成的事,只要我花上两三倍的时间,也一定能完成。”
近日,宁德市蕉城区一场名为“呵护青春,助力成长”的关爱帮扶重点青少年行动落幕。分享会上,学生小曦(化名)克服心理困难,勇敢地走上前台,分享自己的改变。
小曦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小学生,也是社会福利院的孤儿,由于身患残疾,自卑感一直伴随着他成长,因此他很少与人接触,常常郁郁寡欢。2个月前,他和其他39名小伙伴一起,成为这场活动的帮扶对象。
与以往志愿者义务献爱心帮扶形式不同的是,此次帮扶,由蕉城团区委采取向社会购买专业服务的形式进行。提供服务的是宁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因此帮扶活动更到位更精准。
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钱锦彬告诉记者,活动一开始,协会就采用专门的心理测验标准SCL90对孩子们的情况进行测评,前后变化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同时,心理咨询师也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了专门的个案咨询,了解其身心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参与者们先后在蕉城区检察院预青基地、后山夜校、蔡威馆等地组织了9场专业性活动,让这些孩子能够在小组活动、素质拓展、个案咨询中获得体验与成长。
钱锦彬说,2个月的努力,他们让小曦从当初一个性格冷漠的孩子,变成现在这样愿意上台分享经验的乐观少年,变化让大家有说不出的安慰:“在团队活动中,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并没有另眼看待他,团队伙伴也没有因为他‘拖后腿’而嫌弃他,这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认同感,开始尝试融入团队、与人交流。”
和小曦一样,在专业团队的帮扶下,许多孩子有了积极的变化:有网瘾、经常逃学的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孤僻的孩子学会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抑郁的孩子开始有了灿烂的笑容……家长、老师都为这些不可思议的变化而欣喜。
帮扶服务
告别“大锅饭”
如何帮扶重点青少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此前,往往以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志愿服务为主,由于这种方式犹如“大锅饭”,面广人多、服务不专业不深入,一般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具体问题。在实践探索中,蕉城区也曾开展过单场大型专业帮扶活动,但由于难以形成常态化,无法持续发挥长效作用。
去年,团区委联系了宁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签订《蕉城区重点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项目服务购买合同》。双方协议,由协会对40名重点青少年进行为期2个月的咨询辅导、跟踪帮扶,转化率须达到60%以上;而蕉城团区委则负责支付购买服务经费,以及场地、宣传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和与其他部门的联动配合。
“孩子们变化都很大,最终转换率达到了80%。”钱锦彬说。
“购买社会专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了以往重点青少年帮扶工作中不够专业的问题。”蕉城团区委书记雷雯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探索方式,拓宽帮扶渠道,延伸其广度深度。雷雯告诉记者,他们将持续关注参与活动的这些孩子,并考虑今后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心理活动。
目前,多部门、多途径的帮扶形式已经形成:联合相关部门在城南镇成立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后山夜校示范基地;广泛吸纳具备心理学、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兼职社工10多名,以更加专业化的队伍和形式关爱帮扶青少年群体;积极对接公检法等相关部门,与相关部门和学校共同摸底,完善青少年帮扶数据库,并针对不同程度的需求,采取阶梯式帮扶。
编后>>>
购买专业化服务成未来趋势
随着社会治理的推进,社会性服务效率不高、专业性不强、供需失衡的矛盾逐渐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社会组织发挥专业服务功能”。这为社会性服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专业性社会组织承接部分社会性服务功能,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土社会组织的自我完善与成长,而且有利于更专注、更细致地为社会成员提供更专业化的社会性服务,在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帮助解决特殊群体就业、协助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解决政府包办社会性服务普遍面临的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成本高企、效率低下的一个有效途径。(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