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方向 补短板 深改革 提质量办好八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一)

23.10.2017  17:46

        19日至20日,福建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研讨班在宁化县举行。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学习杨贤金副省长关于基础教育“三个联动”的要求,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切实转移到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上来。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红武,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能建,省教育纪工委书记、驻省教育厅纪检组组长巫文通,部分设区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福建师大、闽南师大、泉州师院等13所开设师范类专业及承担教师培训业务高校的领导,各设区市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省级名师、名校长(园长)代表,省教育厅有关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等300多人参加。

  黄红武厅长作专题报告(刘才恒摄)

  “今年以来,我主持召开了4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在研讨班上黄红武以《八闽基教路,今日向何方》为主题,对福建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作了专题报告。

   亮点频出 挑战依旧

  黄红武介绍说,福建基础教育在普及水平、硬件条件建设、教育公平以及均衡发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全省基础教育各项主要指标高位发展、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具体表现为立德树人常抓不懈,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平惠及民生,资源配置注重均衡,教育改革稳扎稳打,教育美誉度显著提升。

  他表示,虽然我省基础教育有基础有亮点,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的新部署,省委、省政府对教育补短板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当前的形势与挑战依然很严峻。

 

  黄红武厅长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刘才恒摄)

      发展之路 重在提质

  黄红武提出,无论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还是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无论是教育民生补短板、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今后我省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无不聚焦在两个字上——质量。

  他强调,要从主体、环节、要素三个维度抓好质量提升。在主体上,党委政府要给力,教育行政部门要发力,学校、校长、教师要出力,社会力量要协力。在环节上,要从考、教、研、训、管五个方面入手。每个环节又包含着各自不同的要素。比如,“”的环节包括师资、课程、条件等要素,“”的环节包括评、推、治、导等要素。此外,“”“”“”等环节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要素。

  

  参会代表认真倾听报告(刘才恒摄)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福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工作计划等,黄红武表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已经做了全面部署,全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以及每年的年度工作要点也有明确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把方向、补短板、深改革、提质量”。这四者是四位一体的关系:“把方向”是总原则,“提质量”是总目标,“补短板”和“深改革”是一“”一“”两大推进路径。“补短板”是保基本、兜底线的最低要求,“深改革”是上档次、上水平的高级要求。总的来说,“提质量”是“补短板”“深改革”的目标,“把方向”是“提质量”的根本遵循。

   改革之问 直叩人心

  在专题报告临近结束时,黄红武从办学治校、教育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涉及“”的体制机制改革三大方面连续抛出12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什么是闽派教学?怎么看待和辨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怎么提高改革勇气和担当精神?为什么有的地方公办初中办不过民办初中?教师管理在哪些环节出了问题?省、市、县争优质生源怎么看、怎么办?谁才有资格当教育局长?怎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名校长?怎么解决年龄大、职称高教师的“天花板”问题?怎么解决农村教师能力弱化、压力不足的问题?怎么看待校长与教师、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在评优、晋级上“撞车”?怎么抓好教师的源头培养?这些问题关注人民群众关切、聚集改革重点难点,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会代表反响热烈,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教育改革之问”(刘才恒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省教育工作者面对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和美好向往,一定要有像鹰一样的眼光,像狼一样的精神,像熊一样的胆量,像豹一样的速度,奋勇争先、只争朝夕!

  报告结束的时候,黄红武用毛主席当年在宁化写下的光辉词章与参会代表共勉。“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